捐献骨髓12年后出趣事 受捐者与捐献者越来越像
2008年11月03日 07:01:5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高天翀的母亲(右)与骨髓捐献志愿者孙伟一起,在观看1996年孙伟给高天翀移植造血干细胞时的照片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员工孙伟一边给杭州学生高天翀写贺卡,一边看高天翀寄给他的照片,朋友突然说:“孙伟,你真有空,怎么给自己写贺卡?”
孙伟和高天翀没有血缘关系,不过真的变得越来越像。1996年,孙伟曾把骨髓移植给了高天翀,会不会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记者采访专家,对此作了一番探讨。
遗传学专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室主任许争峰说,人类的基因差别本来就很小,即使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陌生人之间基因很相近也并不稀奇。人的相貌和遗传基因有决定性的关系。因此,陌生人之间长得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高天翀的父母说,孩子小时候长得并不是这样,而是近几年才有了变化,如果是基因决定的,那从小就该有基本固定的样貌呀。看来,基因相似的说法也不能成立。
12年前,孙伟捐献过自己的骨髓,而当时的捐赠对象就是高天翀。两人长得像起来,会不会与此有关?
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骨髓第一人
1996年,11岁的高天翀患上了白血病,濒临死亡,跑遍杭州的各大医院,无计可施,父母带着他来到上海寻求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也就是通常说的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最困难的是找到与病人相匹配的骨髓,而在普通人群中,只有万分之一的配对成功率。高天翀却非常幸运,医院在中华骨髓库捐赠骨髓报名登记的1000多份志愿者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个其白细胞抗原Ⅰ类配型数据相符的人,这个人正是孙伟。
孙伟当时26岁,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黄浦支行工作。1996年6月,高天翀幸运地接受了首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孙伟成为中国大陆成功捐献骨髓第一人。
手术非常成功,高天翀捡回了一条命,回到杭州。孙伟休息了几天就正常上班了。
骨髓移植后外貌也跟着“移植”了?
手术前,孙伟和高天翀并未照面,但手术后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随后,孙伟发现,这孩子跟自己长得越来越像。
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据报道,在另一位捐髓者恽楠与白血病患者周海燕之间,也出现了类似的奇特现象,这是大陆第三例捐献成功的案例。两人的年龄都在30岁左右,手术前的长相差异非常明显,但受捐者周海燕后来却慢慢地与恽楠越来越像。
从照片可以看出,在接受手术之前,周海燕是长脸,但自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却逐渐长成圆脸了,而恽楠一直是圆脸。不仅长相变得相似了,周海燕连兴趣爱好也变得和恽楠很相似,两人都爱吃水果青菜,不喜欢吃豆制品,都喜欢看谈话类电视节目,都喜欢红黄等鲜艳的颜色等。
受捐者和捐髓者为什么会越长越像,甚至连他们的爱好都越来越像?难道真的和捐献骨髓有关?那为什么同样是骨髓移植,有些人却没有发生奇怪的变化呢?
骨髓移植并不能改变人的基因
会不会是移植过去的骨髓在高天翀与周海燕体内生根发芽,从而改变了他们的部分基因,这才导致了相貌的改变?
“这不可能,骨髓移植主要是改变人的造血系统,并不能改变人的基因。因为骨髓移植改变了人的相貌,这在医学上是讲不通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丁家华和鼓楼医院血液科主任欧阳健,经常接触骨髓移植的捐赠者和接受者,在这一点上观点完全相同——骨髓移植不可能改变人的相貌,相貌与骨髓移植没有必然的联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欧阳健认为:“他们在骨髓移植后长得像,可能纯粹是巧合吧,或者就是个心理假象,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可能会改变相貌,然后就越想越像。”
也许是造血干细胞转化成了肌肉细胞
“这个事情的确是挺让人迷惑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骨髓移植后变得相像,还真的不好说,我们还没有碰到这样的例子。”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孟钵说,骨髓移植主要是解决人体的骨髓重建的问题,按照这个来讲,骨髓移植和人的相貌之间不应该有必然的联系。
不过,孟钵说,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可能转化为肌肉细胞、神经细胞、成骨细胞等等,移植过来的造血干细胞会不会通过转化的肌肉细胞、成骨细胞,从而影响到容貌?“这个现在并没有科学定论,今后会不会有这样的研究发现,真的无法预测”。
今后科学界必然会关注到这一新鲜领域
江苏省红十字会负责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几位专家说,他们经常接触捐献骨髓志愿者和接受者,并没有感觉骨髓移植后双方长得像起来。由此看来,骨髓移植后双方长得像,并不是普遍现象。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个特例,专家们说现在还无法搞清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对于骨髓移植与相貌的关系这个“附加领域”,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分析,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今后科学界必然会关注到这一新鲜领域。也许研究这一领域,将通向又一次重大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