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67|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终于拿到了我的Graphic Image本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後羿 于 2010-2-1 21:35 编辑

周六终于拿到了期待已久的Graphic Image本子,之前受王孙兄那毒帖的影响,忍不住选了两本。只是一直没空去找木木同学取,放在她家多时了。王孙兄所推崇的大红11寸本子固然是好东西,无奈11寸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对于我这种偶尔还是会背着本子出外旅行的人而言,实在是大负担,所以选了9寸,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无论是大小还重量都还出于我可接受的范围之列。这次选了一本软皮和一本硬皮的,都是绿色。到手一看,对硬皮的简直是爱不释手,相比之下,软皮要逊色许多。正如王孙兄所说的,硬皮才有书的感觉。而且是个人历史。趁着现在还在特价,赶紧去加订了几本,嘿嘿,未来几年的日记本算是有着落了。赶紧把现在的本子写完,换新本子,哈哈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2#
发表于 2010-2-1 21:38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恭喜!这本子越大越气派。9寸的尺寸也很好看。其实小口袋本也有小口袋本的美,西洋古董书里就有很多非常珍贵的袖珍本,摩洛哥皮搭上烫金边,盈盈一握,方寸之中,足资赏玩,有种不可思议的精致美。

不过袖珍本对于书来说可以说是赏玩珍品,但对于日记本或笔记本来说,太小可能不方便记录。

9寸确实是很好的尺寸,又好看又可携带,记录也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21:40 | 只看该作者
9寸要背出去也需要些勇气和力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21:43 | 只看该作者
转两篇董桥谈袖珍本的文章。虽然无关日记本或笔记本,但潜移默化陶冶性情,自能慢慢增进赏鉴,也可有助于选购物品---

鐵達尼裏有一本培根

六十年代在台灣求學的時候英文大師錢歌川先生不在我們學校我們還在讀他主編的大學英文文選,後來好像也用過我們系主任傅從德老師編的新版。錢先生是散文大家,文字跟梁實秋先生有點像,寫些洋派的生活隨筆,徵引廣博,立論風趣,文星叢刊出過他不少文集,過不了幾年聽說他去新加坡教書,接著又聽說他去了美國。依稀記得錢先生是培根專家,常常說培根,寫培根,崇拜培根散文字字珠璣,稱讚這位英國哲學家語言家到老還不斷推敲修改筆下文字,難怪傳世的幾十篇文章擲地都作金石聲。少年時代我的幾位英文老師都強迫我背誦培根,我前後背熟了十幾二十篇,如今拿起培根隨便讀幾段彷彿老情人重逢,音容似真似幻,感情又愛又悔。我們讀的培根《Essayes》都是五十八篇的版本,一五九七年的古裝本聽說只有十篇,一六一二年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才定為五十八篇。聽一位新加坡朋友說,錢歌川先生在南洋大學課堂上說愛寫裹腳布長文章的小腳文人最應該讀培根,讀熟了筆下廢話自然一一閹掉,文章從此紙短情長,更見精緻。
  
  往事轉眼都成邈遠的往事。讀培根的人如今一定沒有從前多。旅英時期我天天上下班走過的Strand聽說是培根童年故居所在,四五百個寒暑匆匆?缮ⅲ?後世終於連影子都找不回來了。他們家族在Hertfordshire的Gorhambury鄉居更是一片斷瓦殘壁,有一年我在一家舊畫店裏買到的一張古籍插圖竟是J.A.Symington畫的那座鄉居殘景,今年新春在曼谷買的培根散文第五十五頁插圖果然就是那幅畫!那些年,老朋友Leonora香閨裏起碼珍藏七、八本裝幀考究的培根散文,都是彩皮袖珍本,有的還配了皮匣子,掌中把玩她愛得要命。三十多年來我逛遍舊書店想找一本玩玩竟找不到了。「海底鐵達尼號郵輪殘骸裏那本一定也爛了,」利諾拉說。「藏在美國費城電車世家少爺Harry Elkins Widener的上衣口袋裏!」是一九一二年的慘案,哈利才二十七歲,英美老報紙老雜誌上我還見過他的照片,都說他要是不死遲早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大藏書家。他的費城同鄉Edward Newton也是藏書家,他說哈利讀完哈佛立志藏書,立志興建一所偉大的圖書館,立志讓自己的名字在綿延書香中流芳百世。那時候美國三大藏書家幾乎瓜分了整個美國書市的珍品,Henry E.Huntington和John Pierpont Morgan專買善本珍本孤本,William K.Bixby專買古人古籍手稿,哈利看著焦急,擔心輪到他真正獵書的年月市面上什麼書都買不到了:"When my time comes, if it ever does, there will be nothing left for me - everything will be gone."
  
  家裏那麼富裕,其實哈利陸續搜獵的珍貴圖書已經很不少了。一九一二年三月,他陪父親喬治母親依麗諾到英國遊歷,不但在蘇富比古籍部門買進幾本稀世好書,又在幾家舊書店找到幾本絕代奇貨。他們一家三口決定乘搭鐵達尼號首航趕回紐約參加一位已故藏書家的藏書拍賣會,哈利交代倫敦書商Quaritch Ltd替他海運八部古籍回美,那部稀世的培根散文集他倒情願自己隨身帶走。那部文集是小十二開古雅版本,初版一年後修印的一五九八年珍版。哈利的同鄉牛頓說,哈利當時對Quaritch職員說他會把這本小培根揣在口袋裏,萬一船沉了書跟他一塊兒走:"I think I'll take that little Bacon with me in my pocket, and if I am shipwrecked it will go with me."這句話誰聽了都說不祥,都說哈利一語成讖。可是,事隔多年,英國權威藏書家雜誌《The Book Collector》刊出Quaritch職員Arthur Freeman一篇專論,他說哈利說的那番話,其實是郵輪出了事他安慰母親說的慘痛的話,一言既出,母子心裏都明白他們隨時人鬼殊途。弗利曼的專論說,鐵達尼觸冰山沉沒之際,哈利一邊扶著母親坐進救生艇一邊告訴她說他剛把小培根揣進口袋裏,小培根跟他在一起:"Mother, I have just placed the little Bacon in my pocket; the little Bacon goes with me!"
  
  可憐的媽媽從來知道兒子此生最愛的是書最捨不得的也是書。悲劇發生一年多了,她寫信給二十世紀最出名的美國書商A.S.W.Rosenbach:「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人世間所有的歡愉都離我而去了」,為了撫平傷痛,她決定在兒子的母校哈佛大學建立一所紀念兒子的圖書館。她請羅森巴赫為兒子的圖書館搜羅更多更珍貴的圖書,羅森巴赫很快找到布萊克的《天真之歌》和《經驗之歌》,找到查普曼的荷馬史詩贈閱本,找到史考特的斯威夫特傳記原稿,找到克魯克香克的《苦海孤雛》畫片,合計花了十二萬美金。不久,連哈利的爺爺都花六千美元為孫子的圖書館買進丁尼生的一批原稿。幾經籌謀,哈利的母親斥資兩百萬美金給哈佛興建那所圖書館,聘用了她指定的建築師Horace Trumbaur設計,The 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兩年落成。「我兒子的書全部集中在哈佛了,」媽媽說。「我完成了我兒子的心願。」跟過錢歌川讀書的那位新加坡朋友說,一九六七年他到哈佛深造的時候,錢先生囑咐他給錢先生買幾款哈佛圖書館的明信片:「老師說那是一幢傷心的圖書館,一磚一瓦都是一個傷心的母親對愛兒的思念!」錢先生一定也知道哈利衣袋裏那本小培根的故事,朋友依稀記得錢先生寫過這段故事,可惜錢先生的老文章不好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21:44 | 只看该作者
小小一套狄更斯

一九七六年冬季,做舊書生意的老朋友威爾遜有一天跟我在倫敦英國廣播電台地窖飯堂吃午飯,飯後要我跟他去看一箱舊書,說是一位老律師的舊藏。我們走過Inner Temple法律學院,走過KingsBenchWalk,走過彎彎曲曲幾節小巷才找到那幢房子。老律師老得像照片的詩人龐德那麼憔悴,蓬茸的銀髮蓬茸的鬍子都像,銳利的眼神也像。箱子裝七、八十部精裝舊書,歷史、傳記佔一大半,二十四部狄更斯全是初版,又淨又漂亮,太少見了。
  威爾遜是老狐狸,臉上毫無表情,坐在椅子上翻完一本傳給我一本。「照我們電話談的,先放出這些,家那些以後再說吧!」老律師抽煙斗喃喃自語。我一眼瞥見《David Copperfield》扉頁上狄更斯的簽名,還有七、八本都簽了,有些還寫了幾行字題了上款。威爾遜越翻越快,顯然決定了怎麼出價。我借故下樓抽煙。二十分鐘左右他施施然走出來:「付了錢,明天開車整箱拉走!」他的臉泛起酒後的紅光。「Gorgeous!沒想到他收的是這樣的狄更斯!」我猜想那箱書他花大錢買的是那二十四部狄更斯。放完寒假他要我挑一本我喜歡的簽名本:「照來價勻給你!」我沒要。
  
  
  狄更斯的小說其實有點臃腫,我並不喜歡。早歲的《匹克威克外傳》寫得有些漫漶卻還有趣,文學史家重視的《荒涼山莊》、《小杜麗》和《遠大前程》藝術肌理也許夠壯實,我始終覺得隔閡。狄更斯一八七○年五十八歲去世,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上盛讚他給窮苦人家送上最大的愛心最深的憐惜:"He had a large loving mind and the strongest sympathy with the poorer classes",難怪他的作品都在感人與濫情之間徘徊。到了馬克思斷定《小杜麗》是反資產階級的小說,狄更斯從此染多了一層無產階級慘淡的菜色,旅美回來寫的雜筆《American Notes》對美國社會的譴責自然衍生了更複雜的政治詮釋了。
  寫《查靈歌斯路84號》的Helene Hanff說狄更斯是英國家家戶戶的神靈,外人讀狄更斯絕對不如英國人讀得親切。狄更斯寫倫敦很像老舍寫北京,鄉俗的戀執遠比文學的考量濃烈,本土讀者的代入感於是一定比非本土讀者深沉。那天,威爾遜起初有點責怪我不幫襯他的美意,我說我最想要狄更斯簽名的那部《老古玩店》狄更斯沒有簽名!威爾遜釋然一笑。我真的偏愛那本書,感傷文學傷痛得那樣圓渾確是維多利亞文人最後一筆氣魄了。狄更斯愛說書,愛演戲,一八五七年第一次登台朗誦《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到晚年在台上暈倒,他的表演慾也許跟老舍說相聲一樣上癮。英國人喜愛他的故事喜愛的顯然是那股吟唱文學的鄉土氣息,寫法國革命的《雙城記》他們反而抱怨書中沒有他們熟悉的幽默,這部小說出名靠的是舞台劇和電影版本,不是原著。英國學術界開始認真研究這位十九世紀流行作家的作品,那是二十世紀中葉的事了。
  
  少年時代學英文我的家老師講完狄更斯的聖誕故事要我讀狄更斯的《聖誕頌歌》,台南讀完成大在南洋盤桓的那幾個月我才讀《The Chimes》和《The Haunted Man》消遣。都是狄更斯的應節說部,跟《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The Battle of Life》合成五冊一套,他說他喜慶年節描繪這些世路傳奇,一心盼望的是喚起世人護生之情與追遠之思:"a whimsical sort of masque intended to awaken loving and forebearing thoughts"。狄更斯的妻子Catherine Hogarth給他生了十一個孩子,夫妻感情越來越淡,他愛戀十七歲演員Ellen Ternan不久婚姻終於破裂。「聖誕故事是狄更斯寫來安慰自己的故事,」老律師那天看到我在翻看大開本《The Christmas Books》說了這樣一句話。
  那五冊聖誕故事通常都裝在一個書函,有大開本有小開本,我收藏的這套是盈掌的小開本,綠色山羊皮書函整整齊齊擺進五本綠色山羊皮封面的小書,燙金字刷金邊的插圖本,一九○四年牛津大學的Oxford India Paper Edition。這種紙很薄,不反光,是一八七五年專為牛津出版社做的仿東方紙,三、四百頁一本都輕巧。這樣古典俏麗的裝幀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英國人名貴的禮品,印數都不多,手工要夠老,這幾年倫敦拍賣的都剩大開本的初版沒有小開本的精品,一兩萬英鎊一套不稀奇。我這套是George Bayntun古籍部門的老存貨,朋友看到了通知我也去看看。依稀記得三十一年前那位老律師的事務所擺一個木雕上彩的小房子,房子門楣上一塊招牌寫"The Old CuriosityShop",手工精細極了,房子旁邊還放一函五冊袖珍本《聖誕故事》,比我這套大一倍,書函書皮都是棗紅色山羊皮做的。「我喜歡這些袖珍房子袖珍書本,」老律師遞了那套書給我。「你看看第一本扉頁上的簽名,不是狄更斯,是狄更斯的兒子Henry Dickens!」小狄更斯的簽名遠遠比不上老狄更斯那手字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45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恭喜!这本子越大越气派。9寸的尺寸也很好看。其实小口袋本也有小口袋本的美,西洋古董书里就有很多非常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0-2-1 21:38



    哈哈,王孙兄居然也在线啊。其实小口袋本我也是很喜欢的,之前曾买过一本国内产的小A6小本子,封面人造仿皮的。那个本子被我当成旅行札记,带着周游了国内许多名胜,记录下自己的点滴。现在闲暇的时候也会翻看把玩呢。等有空我也量个尺寸,请高手给这本子做个皮套,嘿嘿,那就完美了。红色山羊皮,哈哈。这个本子之后,我选了一本国产前通的红色皮面小本子继任,可惜尺寸小了点,特别是比较短,手感不如前者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王木木


    我用过比这个9寸还大和重的本子做日记,而且还扛着到处走。不过自从那次以后,我再也不买那种大型本子当日记了。呵呵。这就是教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21:5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王孙兄居然也在线啊。其实小口袋本我也是很喜欢的,之前曾买过一本国内产的小A6小本子,封 ...
後羿 发表于 2010-2-1 21:45


後羿兄拿的是绿皮的啊,如果是小口袋本,那么就颇有刚转第二篇文章里谈到的那套绿皮袖珍本的风韵了,呵呵---

“那五冊聖誕故事通常都裝在一個書函,有大開本有小開本,我收藏的這套是盈掌的小開本,綠色山羊皮書函整整齊齊擺進五本綠色山羊皮封面的小書,燙金字刷金邊的插圖本,一九○四年牛津大學的Oxford India Paper Edition。這種紙很薄,不反光,是一八七五年專為牛津出版社做的仿東方紙,三、四百頁一本都輕巧。這樣古典俏麗的裝幀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英國人名貴的禮品,印數都不多,手工要夠老,這幾年倫敦拍賣的都剩大開本的初版沒有小開本的精品,一兩萬英鎊一套不稀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王孙兄,我的9寸本子是绿皮的,因为可选的颜色不多了,我又不喜欢鳄鱼皮纹路。这次追加的,分别选了2绿和2本皮黄色。呵呵。可惜没大红,否则也一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王孙兄,我的9寸本子是绿皮的,因为可选的颜色不多了,我又不喜欢鳄鱼皮纹路。这次追加的,分别选了2绿和 ...
後羿 发表于 2010-2-1 21:57


不选鳄鱼皮纹路是对的,即使是真鳄鱼皮,也不建议选这种本子。鳄鱼皮固然名贵,但用在本子装潢上,一不符传统显得怪异,二鳄鱼乃是狰厉之物不符书本文气,三鳄鱼皮硬手感不若山羊皮舒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2:06 | 只看该作者
不选鳄鱼皮纹路是对的,即使是真鳄鱼皮,也不建议选这种本子。鳄鱼皮固然名贵,但用在本子装潢上,一不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0-2-1 22:02



    正是,鳄鱼皮太过粗野,一向不喜欢。所以还是山羊皮细软文雅来的舒服。在考虑里面要不要用上中国的印章,呵呵,手里有几方印章。其中一默大师所赠的尤为喜爱,只是在这种西式传统的本子上用,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1 22:10 | 只看该作者
好像董先生那边有一句话,“到最后,其实迷的是装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2: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其实迷恋的就是这些外在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1 22:15 | 只看该作者
心向往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1 22:19 | 只看该作者
正是,鳄鱼皮太过粗野,一向不喜欢。所以还是山羊皮细软文雅来的舒服。在考虑里面要不要用上中国 ...
後羿 发表于 2010-2-1 22:06


一定要钤!哈哈,其实西方人也盖章的,一般前左扉贴藏书票,正扉盖章,不过他们的章太过粗陋,多半都是图书馆的书章,按中国的说法,顶多就是个戳。大师的中国红印,精雅非凡,一定好过他们的。

这是一本希特勒的藏书,左扉藏书票,正扉就是章,应该是图书馆章。

兄可左环衬贴藏书票,右环衬钤大师的印,一定气派,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1 22:20 | 只看该作者
好像董先生那边有一句话,“到最后,其实迷的是装桢”。
hiliu000 发表于 2010-2-1 22:10


说得对!他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最後,迷的是装帧

从前,我买过两本彼得兔盈掌小书,淡淡的水彩插图画得真漂亮。女作家Beatrix Potter会写又会画,一八六六年生,一九四三年死,天生聪明,家道又丰沛,没有上过学堂,家教辅导下读书画画,一八九三年写给她的保姆的小儿子 Noel的信说她不知道这封信该写些什麽,只好讲四只小兔子的故事了:"My dear Noel, I don't know what to write to you so I shall tell you a story about four little rabbits..."从此,《The Tale of Peter Rabbit》一小本一小本出版,红透全世界英文读书界。她在湖区经营的庄园成了六本彼得兔和十几本动物故事的背景。不是在英文世界里渡过童年不熟悉英文儿童文学。七十年代我常常在伦敦几家相熟的旧书店翻看儿童书,彼得兔之後是Lewis Carroll的艾丽思,是J.M.Barrie的彼得潘,是Kenneth Graham的《The Wind in the Willows》,是Hugh Lofting的《The Story of Doctor Dolittle》,是A.A.Milne的小熊温尼。插图漂亮的我都买一两本玩玩,Arthur Rackham画的艾丽思和彼得潘买不起精装买平装;泡特画的彼得兔那时候也还不那麽贵,还有Ernest Shepard的小熊温尼线条画。Baldur书店後门外斜坡上那几株树老板巴顿先生说是冷杉树,泡特给诺埃尔的信上讲明彼得兔跟兔妈妈住在冷杉树根里:「我从小梦想自己睡在那样一处沾着泥香的地方!」我的书商朋友一脸稚气。
  
  泥土的芳香留在人人心中留到老。巴顿说艾丽思偷看姐姐读的书发现书上没有插图没有对话:"...and what is the use of a book without pictures or conversations ?"她说。巴顿从此一生喜欢有插图有对白的书。天气热得艾丽思想睡,采雏菊编花环又太费手脚了:"suddenly a White Rabbit with pink eyes ran close by her"。巴顿从此一生喜欢小白兔、小树林,彼得兔不说,彼得潘肯辛顿公园里的小精灵也都在树丛里出没,他乐透了。一九七六年,给小熊温尼画插图的画家 Ernest Shepard去世了,那年刚巧是小熊温尼五十岁生日,旧书专家朋友威尔逊在The Book Bay买了一批儿童文学,送了我一本第六次印刷的小熊温尼故事书《When We Were Very Young》:「但愿你喜欢舍巴特的插图,」他说。「我常常在想,没有这些插图,米尔恩的书会那麽红吗?难怪舍巴特晚年一提起小熊温尼总是悻悻然说 "that silly old bear"!」那天,我请他跟我的老朋友李侬Leonora在罗素广场一家小餐馆吃午饭。那天,李侬跟威尔逊买了四张小熊温尼插图复制本,小小四张画分开四格镶在一个小镜框里,写明是《The House At Pooh Corner》的插图。那一阵子威尔逊刚给李侬陆续找到舍巴特的两本自传,一九五七年的《Drawn from Memory》和一九六二年的《Drawn from Life》。「小熊温尼图文结缘结得那麽好,原作者米尔恩跟画插图的舍巴特竟然不是深交的朋友!」李侬深邃的眼神荡起一丝迷惘。
  
  是E.V.Lucas 推荐舍巴特替米尔恩的诗文画插图,听说米尔恩起初不同意,嫌舍巴特是个"perfectly hopeless"的画家,後来画开了慢慢看出画里的线条的确老练,还说他将来死了要请舍巴特装饰墓碑!E.V.Lucas是书虫,他编的蓝姆兄妹书信集我迷蓝姆的时期读了;他的自传《Reading, Writing and Remembering》也很好看。他学问博杂,在Brighton一家书店做事读书读得渊博了,下笔快,着述多,编书也多,在《笨拙周刊》Punch做过几年编辑。"Winnie-the-Pooh"的温尼原来是伦敦动物园一头加拿大黑熊;Pooh是公园一只天鹅的名字,米尔恩的儿子 Christopher Robin合二为一给小熊起名「小熊温尼普」。舍巴特笔下的小熊倒是用了他儿子Graham的玩偶小熊做蓝本。插图家从小跟外公学画,又是Royal Academy School的高材生,油画功力深,画线条插图有骨有肉,作品都在《笨拙》发表,生平画的唯一一幅小熊温尼油画二○○○年在伦敦拍卖会上卖了二十八万多美金。他画《柳林风声》的两幅彩色插图真迹去年也卖了三万多英镑。早年我在伦敦Paul Minet的书店里看到一张舍巴特小熊温尼的原画,价钱不太贵:「不要买这些,」他说,「该买四本小熊温尼的初版本,皮面精装的初版最值得藏!」找齐四本不容易。买齐四本也太贵太贵了。我只有一本《The House At Pooh Corner》,一九二八年第一次印刷的豪华初版,红皮烫金,品相极好。这本书的初版分三种形式传世:精装初版的封皮有红皮蓝皮两款;第二种是布面硬皮初版;第三种作者米尔恩和画家舍巴特都签了名,只签三百五十本,我缘悭一藏。集藏旧书的癖好真是有因有果,R.M.Williamson的《Bits from an Old Bookshop》里说,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後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but by-and-by he takes home books in beautiful bindings and of early date, but printed in extinct languages he cannot read."我想我快进入第四期书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後羿 于 2010-2-1 22:27 编辑

哈哈,突然发现蔷薇同学居然把我的那个红色小游记本本放上过论坛,赶紧找个连接发过来。
原帖地址,有本子里的手写内容,呵呵。

http://www.penbbs.com/viewthread.php?tid=57787&extra=&highlight=&page=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2:23 | 只看该作者
一定要钤!哈哈,其实西方人也盖章的,一般前左扉贴藏书票,正扉盖章,不过他们的章太过粗陋,多半都是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0-2-1 22:19



    呵呵,看来下次要找蔷薇同学给我定做一批藏书票才行,我的书全部都是钤藏书章的,还没用过藏书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2-1 22:43 | 只看该作者
玩东西,就是要好看好用。华而不实固然不好(其重点是在不实上,而非说华不好,华本身没有罪),但实而不华,也不好,古人都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华不实的是垃圾,我们要的就是华而且实!叶兆言有篇文章说得极好---

“《威尼斯日记》是一本可以把玩的小书,这些年来。我们常念叨港台的书籍装帧,比大陆漂亮。我想大陆不是做不到,是舍不得这么做。以人才而论,大陆藏龙卧虎,真要做,太容易。我想说《威尼斯日记》就是这么一本书。装帧漂亮,永远是一个爱书人的心愿。中国历史上就有不注重装帧的习惯,譬如买椟还珠,好像过错全在做漂亮盒子的人身上。我们反对华而不实,反对的应该是“不实”,而不应该是“华”。把书的装帧做地道,丝毫不比把书的内容写好次要,不过是分工不同。三十年代,有一位现代派诗人,曾经用精印旧体诗集的办法,印制了自己的新诗集。我不觉得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好,如果仅仅因为这样有趣,我赞成,然而摆出现代遗老的姿态复古,这就有些矫揉造作。说一本书的装帧好,潜台词中已包含了赞扬它和书的内容融为一体。事实上,今天有很多书,根本用不着装帧漂亮”(叶兆言《看书》)

再转几篇相关的---

“又有其他诸般兵器,两刃剑、三刃剑、四刃剑、波斯式弯刀、长火药枪、短火药枪,俱极精美。有一支短铳,配以擦枪管的探条等等附件,都被盛在一个精美的匣子里,杀人的家伙竟收拾得像女人的首饰。
  窗外广场上的圣马可大教堂亦像个首饰盒子,大门的半圆顶上有金镶嵌,其中一幅里的人,像极了中国元朝的官员,其实是神父。教堂里面的天顶亦是贴金镶嵌,真个是金碧辉煌,气宇宏大。
  中国古代寓言“买椟还珠”,嘲笑不识珠宝的人,说有个人非常欣赏盛珍珠的盒子,交钱之后不要珍珠,只把盒子拿走了。   其实还珠的人是个至情至性的鉴赏家。”(阿城《威尼斯日记》)

“The Joy of Book Collecting  一本书的生命不仅取决于文字所散发出的  能量与魅力,还有形体所承载的  历史感与美感,如此浪漫、怀旧的情怀,  如何能用理性去解释呢?  “在座有没有人留心最近史蒂芬?金的电子书?”2000年夏天我在旧金山和几位美国诚孚众望的古董书商聚餐时,席间温铎先生瞇着眼睛轻声这么问。前一阵子惊悚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因为在网络上出版电子书《乘上子弹》(Riding the Bullet)、《植物》(The Plant)而引发热烈讨论。几位老先生却对这问题无动于衷,手持着刀叉、摇摇头,继续享受眼前佳肴。生性幽默的葛雷瑟先生将杯中红酒一饮而尽,促狭地说道:“电子书该怎么评断第一版(first editions)?难不成得看什么时间下载吗?”众人顿时笑成一气,话题很快就转向他们新近又经手了些什么好书。  形体重于内容  对于古董书商、藏书家而言,他们所感兴趣的不仅是书的内容,书的形体有时更为重要。以数字化方式储存的电子书绝对难以挑起他们的激情,纸本书还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当然啦,如果能拥有中世纪的羊皮卷、手抄本或古埃及的纸草书就更好了!只不过这些更早期的稀有书,大都已永久存藏于各大图书馆或博物馆里,极少在市面流通。对于传统实体书的执着,自然很容易被理解,毕竟人类已经习惯它们千百年了。然而,西方书商与藏书家对纸本书的某些痴迷与讲究,却让很多局外人觉得不可思议。”(钟芳玲《书天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後羿 于 2010-2-1 22:56 编辑

呵呵,喜欢就是喜欢,没什么对错的。其实向往美好没错啊,只要在能负担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能要求精致点呢?我曾送过一位好友一份新婚礼物,是两双筷子和两个筷子架。筷子是鸡翅的,架子是牛角刻成鱼状的。不过最用心思的还是那个盒子,是我自己用一个月饼盒买了很漂亮的金色包装纸装潢好,之后贴上一个新郎背新娘的图,还附送我亲笔写的一首藏有新人姓名的诗,呵呵。那东西要说实用肯定不怎么实用,而且在我看来绝对是那盒子比里面的东西更有意思,就图个心意,礼轻情意重,那又何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11-27 07:56 , Processed in 0.153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