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後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终于拿到了我的Graphic Image本子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00:11 | 只看该作者
从哲学的角度,我是认同王孙兄的思路的,长江后浪终归是会战胜前浪,但是后者的胜利不代表前者的消亡。但是我觉得王孙兄那i大篇文字里面,把两个概念混淆了。

书,一个概念是纸质的出版物,另一个概念是一个作者书写的一篇东西。

首先是说第一个纸质出版物,这东西在电子化信息化的时代,确实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了,其实早在工业革命时代,有了电报和广播后,某个程度上说知识的传播速度就已经大大加速了。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自然是更上好多层楼,但是书籍那种特定的阅读感觉,并不见得很快的消亡,而且还会出现局部繁荣。其实从书写工具就能看出,毛笔消亡了吗?钢笔消亡了?他们都不是现在的主流了,可依旧存在。他们都陆续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这一点,纸质书籍一样会如此的。

其次是说到书的另一层含义,也就是作者思想的凝聚。信息时代,获得信息的途径固然多了,但是这些信息大多是即时的,零碎的一些东西,就如我们天天看的新闻。但是他们并不成系统。只有经过作者的对材料的剪裁,提炼,组织,才能写成一本书。这是带有作者的鲜明观点和思考的记录。这都不是新闻式的咨询能完全替代的。书籍即便是形态发生变化,其实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王孙兄提到现在基本没几个人会认真读书了,这一点我很认同,其实这本来就是正常现象,因为一个正常的社会里面,并不是每个人都以做学问为目标。如果仅仅是获得一般的信息,途径太多了,书籍反倒是个缓慢迟钝的东西。但是我相信还是有人需要的,希望能深入一点,全面一点的知道更多,思考更多。所以不别人不怎么读,我觉得不能作为自己对自己没要求的借口。

一点谬见,与王孙兄商榷。当然,前面提到的一些感慨,可能也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需要检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00:15 | 只看该作者
俺对本子外行,但也看得出是好东西,问木木小阿姨和后羿同学拿来会议记录如何,竟遭到他们猛烈抨击,咱是顺 ...
图展5182 发表于 2010-2-2 22:40


呵呵,当年你买前通皮本给儿子涂鸦都不说你了,你老是FB惯了,不像我等自己掏钱买东西的人那么在乎和爱惜,呵呵。
那本子我真想一气买个30本。现在算下来,一年用一本,打下再写个30年估计也就差不多了。然后搞个柜子,放一排,那感觉肯定很好。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2-3 00:20 | 只看该作者
从哲学的角度,我是认同王孙兄的思路的,长江后浪终归是会战胜前浪,但是后者的胜利不代表前者的消亡。但是 ...
後羿 发表于 2010-2-3 00:11


对的,我所谓的消亡的意思是作为主流工具地位的消亡,而不是彻底的消亡。

纸质书也只是作为传播知识的一个渠道和媒介,一旦有了更方便的渠道和媒介,那么在主流工具中的退位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连带着改变了人类的阅读习惯和方式。

同样的,笔具发展也是如此,是跟着载体而变的,同时也会更改人类的书写习惯。以中国来说,在纸这个载体普及前,中国人的笔具主体就是硬笔,书写方式也是硬笔书法。在纸普及之后,中国人的主流笔具也变为了毛笔,书写方式也演变为了软笔书写。

在主流工具中其主流地位的消亡并不意味着其形式上的彻底消亡,还是会有人玩这个,它们依然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但不可否认,属于它们的工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所谓的“消亡”,是从这个角度来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2-3 00:25 | 只看该作者
可以预见的是,和笔一样,随着人类的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彻底改变,纸质书在将来也会成为玩物。

现在还有人写钢笔,读纸质书,多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有缅怀意义,同时也成为一个习惯,追忆过去的习惯(就如鲁迅赞同钢笔的方便先进性并抨击毛笔但自己依然保持用毛笔书写的习惯一样)。而将来在全新生活方式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以后,他们基本上没有这样的习惯和记忆,那么对于他们来说,钢笔和纸质书还是会有意义---猎奇心态,玩物心态。

所以,这类东西会越做越精致,甚至复古化。这是其价值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00:3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原来王孙兄在线呢,有礼了。
看来和兄并我太大的分歧,只是表述不太一样,哈。
我也赞同兄后面的观点,我们是读纸质书成长的人,自然会追忆儿时的记忆。后世之人,估计也就如我们今日写毛笔字一样,出于猎奇或者是艺术行为了。我小时候写毛笔字,常常很纳闷。我写几页纸都累得不行了。 古人靠它来大段的写文章是怎么写啊,好累。估计未来的人用钢笔看纸书,也一样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另外提到电子书,我个人对那玩意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目前国内还不够普及,估计书籍不好买到。至于一般的小说和短篇文章,我也有放到手机里随时去看的习惯。
说到手机,也真是不得不感慨i下,如今的手机实在太强大了。10年前用手机,有个震动似乎都是天大的功能,之后出现的电话本,短信,上网,摄像,MP3,智能平台等等,当年完全不可想象,科技的速度实在太快太跨越了,我们已经变成不能不相信奇迹的一类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0-2-3 01:0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原来王孙兄在线呢,有礼了。
看来和兄并我太大的分歧,只是表述不太一样,哈。
我也赞同兄后面的观 ...
後羿 发表于 2010-2-3 00:33


日新月异!哈哈 以这种爆破式的加速度发展,相信我们看二十年后的人,都会是超人。空中几个手势一比划,就知道要了解的信息,就能随时交流沟通,呵呵。我们穿越看他们就如古人穿越看我们一样(想象古人看我们的景象---巨鸟腾空,铁马疾驰,扬手百米外伤人,万里沟通仿如天眼天耳,印度神话中的因陀罗神杵爆发出比太阳还强烈万倍的光辉瞬间能使百万人丧命),只剩瞠目结舌的份儿了。

转引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多么像现代作战和核子战争的景象。古人瑰丽奇谲的幻想在今天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而按今天的加速度发展,十年发展超过过去千年的缓慢踟蹰---

“他一刻不停地朝我投掷火箭、导弹、长矛、长钉、战斧、三仞投枪、发火器……,天空似乎有上百个太阳、上百个月亮,以及上百万个星星。分不清昼夜,辨不出方向。”

“当他们迫近我时,我开始了反击;当他们一瞬穿过天空时,我用自己的闪速打击船将他们切成两三块——天空中响起了巨大的噪音。”

“我迅即用一种战箭猛攻,可以搜寻声音去杀死他们。所有发出尖锐声音的达纳瓦斯(沙瓦的军队)都死掉了,被那些由声音触发的如太阳般强烈耀眼的战箭。”

“在敌人的上方产生并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阵暴雨, 包围了敌人……一个浓厚的阴影迅速在的番答瓦上方形成,黑暗中所有的罗盘都失去作用,开始刮起猛烈的风,烟云平地呼啸而起,带起灰尘、砂砾,鸟儿发疯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阳在天空中晃动。大地震动,被这种武器产生的可怕而猛烈的火烤焦。大象在火中疯狂地来回奔跑……在广大地域内,其它动物都变形而死得满地。”

“古耳卡乘坐他的飞行器和委阿纳(婆罗门寺院上的塔),向维里须尼司及安达卡司的三座城市投掷了一枚充满了宇宙能量的飞弹。极为壮观的一股白炽的烟火柱升起,宛如千万的太阳同时照耀。就是这个秘密武器——铁霹雳——一个巨大的死亡使者,将维里须尼司和安达卡司全族的人化为灰烬。尸体给烧得无法辨认,毛发、指甲尽皆脱落。陶器无端碎裂……,食粮全部败坏。为了逃脱死亡,战士们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01:42 | 只看该作者
王孙兄博闻强记,真是好生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2-3 0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xchina 于 2010-2-3 03:56 编辑

看王孙兄一番畅谈,深有同感

我也是科技的信徒。未来几十年,几百年是什么样子,具体当然不可能一一推测的,但是趋势很明显——只要看看上一个千年的发展,上一个百年的发展和上一个十年的发展,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是指数般的增长,这种增长恰恰提供了持续更快速增长的动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链式反应一样,最后就是爆发。


种族,国界乃至肉体,最后恐怕都会消亡,以至于出现The Matrix中的情形,也并不令人意外。人类大概会在精神世界中永存,如果他愿意的话。到达这个程度所用的时间,估计也不会太长——至少决不会再用另一个千年了。
//好像歪楼歪的有点厉害,哈哈,不多yy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0-2-3 07:4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2-3 09:25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愚蠢年代》的片段。

2055年,末日后,世界一片死寂。

“欢迎来到全球档案馆,
Welcome to the global archive,

一个座落于挪威北方800公里处的巨大建筑。
a vast storage structure located 800km north of Norway.

这儿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文物。
It contains the artwork from every national museum.

动物标本层层堆栈。
There are pickled animals stack up two by two.

所有的电影、所有书籍、所有科学报告,
Every film, every book, every scientific report,

都被储存在一排排的计算机里。”
all stored on banks of servers.

人类不会得到救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0-2-3 11:50 | 只看该作者
赶紧买机票回上海!落袋为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0-2-3 12:19 | 只看该作者
昨天GI发了封邮件,现在是75%of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0-2-3 12:39 | 只看该作者
昨天GI发了封邮件,现在是75%off
外科手术刀 发表于 2010-2-3 12:19


这回是他们的年度最大折扣,不过没看到有老版摩洛哥皮的11寸本了......楼上有位兄弟这个尺寸的屯了不少,就不说是谁了,免得麻烦上身

又,好久没看到fxchina兄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2-3 15:16 | 只看该作者
这次涨价,王孙兄有责任!因为GI公司看到亚洲销量突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0-2-3 17:5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 为什么这两天GI的网址无法打开了,前几天还可以,各位有遇到同样的情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0-2-3 22:49 | 只看该作者
每每听到王孙兄的高论,往往以为世界末日快到了。

今天又听到了,说书要消亡。这事儿我整不明白,请教王孙兄一声:纸质书要消亡(大众角度)很正常,而长篇大论的写书要消亡,就是说今后阅读的东西都是声光电图3D全息短平快了?长篇小说这一高级艺术形式也有在几十年内消亡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0-2-3 22:59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形式都是随着时代的演进在改变的,因为人类的娱乐习惯也在改变。远古大部分地区史诗盛行,之后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也不复往日盛况,现代更是基本没有这东西了。

至于小说艺术,尤其是长篇小说,在现在地位的衰退更是一个现实。现代是电影艺术的黄金时代。

还有,我43楼已经提到,这个“消亡”是就其主流地位的消亡角度而言,没有说其彻底灭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0-2-3 23:0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认为书会消亡,很多人以为现在的小孩不愿意看书,其实更多的是不愿意被逼着看书,只是叛逆心理在作祟罢了。不愿意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话而已。高中的时候都讨厌语文,喊着文言文无用。但是到了大学,尤其是我在的还是一个纯粹的理工科大学,大家却经常看着国学的东西,并以此为豪,后悔以前没有多读一些,因为现在没有老师会让逼你去看语文,所以大家才有了兴趣。
       要知道虽然现在各种影视音乐占了人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但是网络小说,博客同样大行其道,说明阅读这种形式任然是被人接受的,只不过阅读的内容就看个人的品味了。
        然后说到纸质的书籍,我和我身边的人还是偏爱纸质的。若不考虑价格,电子书唯一的优点就是携带方便,不论去哪都能带着。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是坐在家里,有一张书桌,安安静静地在那享受阅读,在这种环境下,很少有人喜欢看电子书吧,长时间对着屏幕看那一行行小子比看实体书累多了,且记录也不方便。很多人看电子书只是因为获取简单,且很多时候免费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0-2-3 23:13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个艺术形式都有其盛世为王的时期,也必有其退位的时候。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样演进的。

十八十九世纪,没有电视电影,晚间主流娱乐就是读读小说或听听别人朗读小说,那时候小说的主流地位毋庸置疑,技术革新新的表现力更丰富的东西产生了那后果也不言而喻。

其实这样的更新换代也是丰富有趣的,世界如此才美好。试想想,如果人类数千年中只有一种艺术形式主流当道,那更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0-2-4 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6# 蔷薇

蔷薇姐姐得闲整些好本子吧,买gi排碳实在太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11-23 14:50 , Processed in 0.138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