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24|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殇”的“滥觞” —— 国家地理中文版谬误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4 1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英雄+永生 于 2011-7-4 18:46 编辑



    昨天拿到台湾寄来的2011年6月号的国家地理中文版,封面上將英文版封面的“The Birth of Religion”,翻译成“宗教的滥殇”。乍看之下,翻译者中文造诣不错,用词典雅。只是那两个特別放大的字“滥殇”,其实应是“滥觞”。“滥觞”指事物的起源,其中“觞”本酒杯。至於“殇”乃未成年而夭折,用在此处并不恰当。

    其实,前些年,我们还曾经见过类似的有关“殇”的词,即“河殇”、“商殇”、“情殇”等等。这些,实为“河殇”之滥觞,“河殇”带了头,“XX殇”紧随其后。“河殇”,“河”乃黄河,指代产生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殇”乃衰亡、没落,用的都是正解或作稍稍延伸。屈原所说的“国殇”,是指为国战死的众多的人,512人们哀悼死难者也说“国殇”,这其实是对“殇”字本义的曲解,虽然因国家的灾难而死的众多的人,也都是横死——非正常死亡,但从它的含义上看,是用作“悲伤”解,这是毫无根据的。

    这次又出来个“宗教的滥殇”,这么引人注目的世界旗舰级人文杂志封面上,也出现这么重大的语言错误,看来中国人母语水平的低下,是应该归结于“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以及随之带来的“汉语虚无主义”了。

    记得曾有一位国家领导人到美国的大学去演讲,愣是把莘莘(音申)学子念成了“辛辛学子”,也许他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生在学校读书很辛苦,“学海无涯苦作舟”嘛!却不知道“莘”在这里的意思是“广大”。国庆的时候看“百家讲坛”,郑州大学的一位学者讲焦裕禄,当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说,“兰考的大地都龟(归)裂了!”,我想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这里的“龟”字应该读作“均”音,大学教授却不知道,岂不怪哉!同样来自河南的一位学者讲《史记》,硬是把古代量词“石”(音担)读成了“石头”的石字。

    我喜欢看足球节目,说实话,中央台的一些主持人和记者的汉语水平实在让人不能忍受。有一次在中国举行的女足世界杯上,一位女记者张口就说,“天津今天的天气稍稍有些微凉”,我弄不懂既然后面有“微”字,前面为何要加上“稍稍”两个字,她把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当成白痴了吗?还有一位男记者的报道更离谱,说“现场的球迷人数大概不到5万人左右”,“左右”的意思本来就是不到或超过的5万人,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不到”?听到这样的报道时,我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外甥马上就笑起来了,难道这位记者先生的汉语水平还赶不上小学二年级学生吗?真不知道他小学的语文是怎样学的!

    前年我在网上看到韩国《中央日报》嘲笑中国学生的汉语水平,称有的中国学生连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不能理解,将“富贵不能淫”译成了“Be rich, but not sexy(富贵但不能性感)”,看来中国学生的汉语水平不佳已经成了“国际问题”,竟然连同为汉语文化圈的韩国人对此都“忧心忡忡”,要替中国人“扫扫瓦上霜”了。

    至于中国人的母语水平为什么如此惨不忍睹?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后,中国人的母语水平就一直呈下降趋势。只要我们认真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五四先驱者都曾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都很高。在他们之后,传统文化教育被弱化,长期的战争和政治运动加剧了弱化的步伐,文/革则达到了极至。前面两位教授据我了解都是在文/革之后读的大学或是研究生,这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连那两个普通的字都不会读了。在如今的学校,文/革后不久上大学的人是教学和管理的骨干,他们的先天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母语水平不高就是必然的了,因为他们老师的水平就不高嘛!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老师基本上都是文/革后不久的毕业生,有人把“冗长”读成“沉长”,把“夙愿”读成“凤愿”,把著名作家“吴敬梓”读成“吴敬辛”,把“一蹴而就”读成“一就而就”,把“莅临”读成“位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改正了这些错误。

    写《胡适杂忆》的著名学者唐德刚曾在书上大书英语写作的艰难,在他看来,用英语把句子写得符合语法规范,把文章写干净整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其实,用汉语准确交流和写作更困难,因为汉语更繁难,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谦恭的态度、敬畏的心情对待母语学习和运用,唯其如此才能逐步改变中国人整体语文水平不佳的现实。

原文在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ys7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2#
发表于 2011-7-4 18:41 | 只看该作者
口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嘛,何必如此计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7-4 18:5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谦恭的态度、敬畏的心情对待母语学习和运用,唯其如此才能逐步改变中国人整体语文水平不佳的现实。”

说得好!爱汉语,某种意义上就是爱中国。

最前面的例子,错在杂志编辑。电脑普及以后,这类错误更加普遍了。软件从业者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洇”字应该也算是常用字,用搜狗输入法居然要翻十多页才能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7-4 18:53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对网上的错别字已经习以为常,觉得无伤大雅。更有甚者,直至滥用“神马”之类的词汇。

我有时也关注一下国外的论坛,相比而言,他们更重视语言的正确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4 18:5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全体国民对待自己的语言都这样轻浮,最终我们会付出代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4 18:56 | 只看该作者
到最后都会通假,都会约定俗成的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4 18:59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对网上的错别字已经习以为常,觉得无伤大雅。更有甚者,直至滥用“神马”之类的词汇。

我有时也关注一下国外的论坛,相比而言,他们更重视语言的正确性书美扬清 发表于 2011-7-4 18:53


是么?

论文需要严谨规范,上坛子其实是个开心,国外也一样。

英国人自己对英语都很宽容了,改的一塌糊涂。甚至连贵族阶级都放开了,不再死守,标榜平民化,连英国女王都在采访里说她的孙子们都说的伦敦英语(在英国属于平民英语),而不是贵族英语的牛津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7-4 19:02 | 只看该作者
语言还是保守点好。

方块字是有自身内在密码的。如果最后都“通了假”,祖先泉下有知,会死不瞑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7-4 19:0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现在比较起来,英国人比美国人更不守英语规范了。这可能有个文化心理学上的原因,美国的黄蜂阶层(wasp)先天就对母邦文化有种尊崇感和对自身文化的潜意识自卑,下意识的要标榜一下纯洁性,以和黑人英语之类的区分开。英国人自己倒没神马。

相似的例子,还有,日本韩国在保守一些古中国传统方面比中国还要循规蹈矩些。同样可以参照上面的潜意识文化自卑心理。

孔子也说过,礼失,求诸野。古人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放开点吧,别活得太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7-4 19:07 | 只看该作者
语言还是保守点好。

方块字是有自身内在密码的。如果最后都“通了假”,祖先泉下有知,会死不瞑目。
书美扬清 发表于 2011-7-4 19:02


祖先其实希望子孙过得好过得开心自由自在,这最重要,不会为这点小事死不瞑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9:0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对网上的错别字已经习以为常,觉得无伤大雅。更有甚者,直至滥用“神马”之类的词汇。

我有时也关 ...
书美扬清 发表于 2011-7-4 18:53


“神马”之类的词汇应属网络语言的范畴了,比如“河蟹”、“草泥马”,这些网络词汇往往伴随着重大公共事件的发生而走红,并在坊间迅速流传。这些简明扼要的词汇,充满着诙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另类民意,体现出网民高超智慧,也反映出人们对当前文化高压状况的无奈,个人觉得不应将它们与规范的汉语并论。不过,对学龄儿童来说,网络语言对他们学习传统正规语言或多或少会产生负面影响。

新词汇的传播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但我们更应因此保护汉语的规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9:14 | 只看该作者
是么?

论文需要严谨规范,上坛子其实是个开心,国外也一样。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7-4 18:59


这个我赞同,不过我从2001年开始订阅台版的国家地理,这次居然在封面出现错字,着实很汗颜。国家地理中文版的官网倒是第一时间将封面上的字改过来了,可惜杂志已印付发行,无法改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7-4 1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7-4 19:22 编辑

其实就文化心理和社会阶层上来看,都有类似文化意义上的母邦并不死守,文化意义上的下国反倒强调纯洁性的例子。社会阶层上,上方态度,都会强调和蔼可亲,以示亲民,显得游刃有余些,下方态度则会力争上游,强调原则。

日本原先的下尅上基本都是一些强调原则和传统的少壮派去反抗他们口中所谓腐朽堕落的老朽。原来日本还曾发生佛教界的宗教改革,也是一帮强调保守与恢复古代佛教传统的青年僧侣发动的。

阿城在“《遍地风流》和我的生活经历”里说了段话,颇值得回味---

“不过让我受益的是一个叫来运的高三学生,面容很像关云长,少言。离开山西前请教于他,他说“像你这种出身不硬的,做人不可八面玲珑,要六面玲珑,还有两面是刺”。这个意思我受用到现在。”

言外之意很清楚,出身硬的,反正势头大,一般人轻易不敢惹,你一亲切,一八面玲珑,更讨喜,让人觉得好接近,更加锦上添花。出身不硬的八面玲珑,除了让人更容易欺负你外,还会让人觉得是个小人,而且,妄图讨好所有人最终是所有人都不把你当自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7-4 19:2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赞同,不过我从2001年开始订阅台版的国家地理,这次居然在封面出现错字,着实很汗颜。国家地理中 ...
英雄+永生 发表于 2011-7-4 19:14


这个应该属于编辑的责任事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7-4 19: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7-4 20: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语言只是个工具,如果不发展不变化,最终就会僵死,毫无新鲜活力,应该吸取别的语言系统在文法及词汇上的长处。唐代中国语言就一大变,因为佛教兴盛,译经带进来的新文体,新词汇,新思路,新思想,就对中国文化大有助益。宋学之前的儒学说白了,只是些伦理学,缺乏哲学上的形而上部分,故显得粗陋浅显,在魏晋时候已不适合中国思想的高度了,故而玄学兴盛起来(很大程度上是佛道思想),继而干脆彻底引进佛教,在唐代佛教异乎寻常的兴盛(八宗兴起都在唐代),儒学衰颓凋敝。就是有了新思想,宋学才能吸取有益部分,产生理学和心学,令儒学有了形而上的思辨,达到了一定高度。这是新生之前的阵痛,有了容忍,才能令自己吸取精华继而新生,达到新的高度。

工具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简洁好用,并有更大的扩展性,方能包容新思想。

至于玩具,就是另外一回事,古汉语传统可以当成一个玩具,小圈子里玩玩。

社会整体大众方面,对工具不能作玩具的要求。顺其自然。任何试图干涉的行为,其实都不是正常的,道是要讲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7-4 20:04 | 只看该作者
冯骥才《神鞭》说得好---“辫剪了,神留着!老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也得割!变了,还是绝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0 | 只看该作者


首贴图片重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7-4 22:15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吃高级别汉语饭的人 根本不可能这样敏感 即便你这里敏感了 那里一样会有忽略的地方
最近看一本较正规的书 里面说 绵帛之力 其实转弯一想 也是能讲通的······
再者 权舆也是通假字 小溪既然能浮起酒杯 那浮起小孩也是可以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7-4 22:27 | 只看该作者
再者 权舆也是通假字 小溪既然能浮起酒杯 那浮起小孩也是可以的吧lethehome 发表于 2011-7-4 22:15


当时的觞是漆制耳杯,浮得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4-12-12 22:57 , Processed in 0.147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