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4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4 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w007 于 2010-12-24 18:34 编辑

《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发信人: blacklord (blacklord), 信区: Movie
标  题: 《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Dec 22 11:22:31 2010), 站内



这个豆瓣的评论觉得很靠谱。赞一个。
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这句是我在去看电影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影评(还是抄来的)。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 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没想到这个影评会这么火.
  看了部分回复,呃...
  想转载的朋友随意.
  我不是什么马甲 ,也没啥坏心眼,只是个爱显摆小聪明的穷学生而已
  我在豆瓣不活跃,但也不是个新帐号.我好歹还写过点书评...就是没人理罢了


  至于有同学说我造谣,挑拨,中伤姜文...呃...真百口莫辩,不过你们大概没仔细看影评吧。可能有些措辞确实不当,改掉了。


  我会看这电影,写这影评,完全因为导演是姜文。
  在我看来,姜文,爷们中的爷们,让人自惭形秽,又心向往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0-12-24 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洗心堂主 于 2010-12-24 18:44 编辑

下午有人送票子,就捧了个场---------座还挺满。

依稀觉得有稀稀落落的笑声----------。

不管怎样,我睡着了。

等于没看,所以不予置评。

只是开头不久,初进鹅城时没来由的一群大婶擂鼓很给力,尽管白的有些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2-24 23:35 | 只看该作者
蛮有内容的好片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2-25 00:3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建议看看原著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记》。

第二,对法国籍或其他一切洋鬼子拍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影片不感冒。有张艺谋这样的御用文人,也一定会有利用民众对(请不要使用敏感词)的敌视情绪赚钱的导演。

第三,刚刚在线又看了遍,确实很无聊。从一碗粉剖腹,到葛优问:“你是不是要睡我”----------无语。

第四,大家都说好。我很低能,看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25 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洗心堂主


    有些台词很无聊,为此我还见有人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喜剧片,很无语。
    堂主还不休息,不早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26 10:05 | 只看该作者
单看电影,是很无聊。看完后再看看评论,发现评论比电影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26 11:33 | 只看该作者
同意L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2-26 1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hotomy 于 2010-12-26 18:04 编辑

这类影评(包含但不限于本帖引用的)都是闲得某地方疼瞎编乱造出来的文字游戏,腻腻歪歪的令人不忍卒读,
这部电影我看了,哪有那么好啊!当个商业片看看得了,也就值个30块钱的门票,中午一个商务套餐的价格。谁会在吃完一个海南鸡饭后沉思一下什么阴谋和隐喻啊,抹抹嘴起身记账走人就完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2-26 23:04 | 只看该作者
枪手文,何必较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2-27 00:35 | 只看该作者
这电影看了有些失望,感觉跟《三枪》一个档次。

就是那句“让子弹飞一会”变成了流行语。由于职业的关系,我看到最多的是“让代码飞一会”,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2-29 09:41 | 只看该作者
话说,注意了没?白面擂鼓大婶儿都是日本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2-29 10:1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让子弹飞,是什么意思?说全了,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如何理解?我已经开枪了,你什么都没有看到,不要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你就会看到结果。给我时间。
  
   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是子弹,电影的上映,就代表了姜文已经开枪了,也许只是第一枪,也许还有第二第三枪。他想要击中什么?他想要什么结果?现在你们看不明白,不要着急,就让子弹飞吧。

   事实上,这部电影中鲜明的对现实的影射,是任何一个对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观察到的。

   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县长买官,上任后再玩命捞钱。县长想的只是和当地恶霸同流合污,欺压百姓,然后分赃而已。而故事就是从这个买官的县长开始的。

   而故事的发生地,为什么叫鹅城呢?虽然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县城,不过象征的正是我们的祖国啊。我们的版图是什么样子呢?是啊,我们常说它是一只雄鸡,不过,我想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威风。与其说是雄鸡,不如说是肥大呆滞的一头蠢鹅吧。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鹅城之中。

   在这鹅城中,有县长,有恶霸,还有无数浑浑噩噩的百姓。而县长,恶霸,这些有钱人靠什么发家呢?他们靠洗劫老百姓的财富发家。他们把老百姓当做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美国,挣得美元供自己挥霍。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我国高企的外汇储备,两房和美国债券的巨额亏损,已经无以为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时,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电影中有着无比强大实力和对穷苦大众慈悲的恻隐之心的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张麻子来到了这里。彻底打破的鹅城往日的“和谐”。

   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赚钱,不去富人身上赚,却要在穷人身上赚?师爷告诉他,现实就是这样的,依靠着的乡绅,富豪的支持,他这个县长才有油水捞,他所能欺负的也只有老百姓而已,否则,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师爷告诉他,县长从来是没有胆量去剿匪的,不过却很有胆量以剿匪的名义来收钱。正如,从来没有胆量去降房价却有胆量以将房价的名义来收税,从来没有胆量去抓贼,却有胆量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去扫黄,从来没有胆量去挑战美国,却有胆量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

   不信邪的张麻子[姜]不想这样。师爷告诉他,要想赚钱,必须跪着。可是他想站着把钱赚了。这其实是姜文的内心独白。姜文的电影多次被内地禁映,因为他喜欢挑战权威,喜欢叫板,可能有人告诉他,想赚钱,你就要认怂,就要妥协,就要装孙子,就要主旋律,可是他在这里告诉所有人,我不跪着,我要站着把钱赚了。

   如何站着,也即是有尊严的,把钱赚了,也即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电影告诉我们,枪和醒木,就是有实力对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接着,姜文说,我要给所有人公平,有名无实的冤鼓,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让大家来鸣冤,要给大家主持公道。这就好像上访制度一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却没有人有机会通过它来洗刷冤屈。

   老百姓看到张麻子[姜] 的铁面无私,一起给他下跪。张麻子骂到,早他妈没有皇帝了,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说,不要做奴才,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人应该是平等的。看得出,对国人的无奈。

   张麻子[姜] 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当官,也不是当匪,不是有钱,也不是有权,而是读书,留洋,学知识,学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乐。这一段,看得出姜文对知识和艺术的向往,对钱和权的鄙视。他希望人们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人类已经拥有的文明。去真正陶冶自己的心灵,去追随自己的精神。

   接着,胡万在陷害六子的时候说,县长的儿子,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就是不公平,我们要公平,要公平!虽然电影中的六子并没有以权谋私,不过现实中,我们不是恰恰需要吃一碗粉给一碗钱的公平吗?而这看似简单的公平,离我们却最遥远。

   六子被诬陷,倍感冤屈,他的选择是切腹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强拆被侵犯的受害人选择自残来抗争一样。

   接下来,张麻子[姜] 和黄四爷正式展开了较量,张麻子抢来富人的钱,发给穷人,这是一段浪漫主义的畅快淋漓的发泄,打破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义,让无耻的剥削者付出代价,让善良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不过,也只能在电影中得到短暂的宣泄罢了。

   在最后与黄四爷的决战中,张麻子[姜] 只有势单力薄的四个人,而黄四爷则有数百之众,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张麻子向民众发钱,可是第二天民众乖乖把钱交给了黄四爷。张麻子问手下人为何?答曰,怕。张麻子说,怕之中有的是怒。我们要把这怒引出来。我想,这也就是让子弹飞的真实意图所在。它要煽动要挑动的正是观众心中压抑的怒。这怒指向谁?我不必多说。

   于是,第二天,他们不发钱,而发枪。给人民抵抗的力量。不过,人们依然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四人骑着马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遍遍呐喊,却没有回音。这里姜文想告诉我们他的孤独和寂寞,颇类似鲁迅所说的呐喊。想唤起民众的觉醒,不过收获的只是凄凉。没有人响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麻木冷漠忍耐受欺,这就是中国人。

   张麻子[姜] 说,他们只帮助赢了的人。于是他们四个人继续前往黄四爷的堡垒。某种势力的大本营。他们四人势单力薄,形单影孤,面对的是黄四爷家门口的一扇大铁门。严丝合缝,透露出威严和强大,将他们死死挡在门外。

   于是他们向这扇大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扇大门象征了什么?也许是现行体制的壁垒,也许只是最令姜文愤怒的审查制度的束缚。总之,它代表了权威,而这时,姜文肆意的向这权威的大门发起进攻,它要在这大门上打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不过,最终却只打上了省略号和问号,是说他感到无奈何无语吗?

   而黄四爷,也即是高层人物,对于他们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却颇有些不屑。显示出某阶层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最终,靠着替身的帮助,他们终于发动了群众,暴怒的人群,降黄四爷的铁门冲的粉碎。人们肆意的宣泄,拿走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张麻子[姜] 问黄四爷,你重要,还是钱重要?黄四爷说我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钱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那还是我重要。张麻子说:没有你,最重要。

   这里姜文想说的是,权重要,还是钱重要。他最终说的是,没有不受监督的、凌驾于人民至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全片凌乱而随意的向我们暗示了很多东西,影射了很多东西。除去这些,其他时间是姜文的自由发挥。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风采,不失时机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抑或用无厘头,色情,暴力,血腥的镜头来尽情宣泄,体会造物主的无所不能。
  
   总之,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意淫,装逼,抗争,愤怒和呐喊于一体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浪漫主义,而又充满了随意和肆意的作品。
  
   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说的东西太多了,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愤怒了,他也太想唤醒或者说煽动出一些东西了。
   
   他开枪了,他需要时间,他要让子弹飞。
   
   不过,我始终感到悲观,因为,很多事情,不需要你的煽动和呐喊,你也煽动不出什么东西。你说的这些道理我等有识之士都了然于心,不过,现实就是现实,不会像电影一样如有神助。或许,我们只能等待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无可阻挡的时代大趋势来最终解决解决问题。带我们走出这令人耻辱的历史循环。

   最后,于姜文而言,比起已经彻底沦为靠忽悠观众来骗取票房,江郎才尽却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老不死的陈凯歌,冯小刚和张艺谋之流,他至少还想说些什么,还想表达些什么,还想煽动些什么,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吧
这片子能过审核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2-31 20:48 | 只看该作者
在2010-12-23 10:30发表
这个大门上的弹孔,穿帮的最厉害。不过无所谓了,这个片本来就是胡闹。
---------------------------------------------------------------------
一个被打了一晚上木仓弹的大铁门。。。。
让人!和?
第二天,被人一撞就破了。。。。原来和纸一样薄
--------------------------------------------------
这话要这么说:在NB大铁门被撞破之前,早已千疮百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2-31 20:5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
原文由 04 在2010-12-21 21:13发表
挑挑毛病吧,也不能让姜文太狂了(以下文字综合了泡菜、网友、评论和我个人的看法)
1、杀替身不该
替身就是个混口饭吃的,把黄四爷的罪过栽到替身头上完全没道理。如果一定要把被黄四爷利用算做一种罪,这罪也不至死啊。杀替身从道义上讲是说不过去的。
有人说杀了替身能起多么大多么大的作用。不错,确实很有 ......

2、老六那场戏牵强了
从冤鼓滚下开始就有点漫画意味了。老六作为悍匪,虽然是劫富济贫道德几近崇高的悍匪,...... 剖腹取粉
--------------------------------------------------------------------------------

1,这个情节精彩,替身说明**本就是虚幻
2,这个情节现实,这二天浙江不刚出了个剖了‘腹’也取不出粉的倒霉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2-31 21:0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转自豆瓣:

一些被大家都看出来的隐喻我就不多说了 这里说几个我发现的
  
  1 马拉火车 有人从什么历史的方面来解读这个东西 我觉得不是不可以 不过我认为姜文不是一个这么矫情的人
  
  他的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场景都有一个理所当然的解读 而这个解读 往往并不需要你去翻历史书才能明白
  所以我觉得这个马拉火车的隐喻 就是在暗讽我们当今的国家制度 虽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经济火车 走在市场经济的铁轨上 可是实际上跟以前的马车并没有本质区别 依然是靠一群无脑的劳动力在前面拉着 主要是暗讽我国现在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 可是经济结构却和真正的西洋火车有着天壤之别
  一旦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和车之间的链接 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恳恳拉车的劳动力 过不了多久 火车就将摔得灰飞烟灭 这是姜文的第一个隐喻 也正是点中了时下我们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和最主要的问题
  
  2 关于黄四郎 很多人说姜文把他比喻成韩三平 云云 不是不可以 不过未必每个人都知道韩三平是谁 实际上姜文的这部电影也不是仅仅拍给文艺圈的那几个人看的 其实从一段黄四郎和张麻子的对话就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了
  张麻子“你觉得对我来说 是你重要还是钱重要”就是这一段 张麻子把黄四郎和钱搁在了一起对比 这个答案很明显了 什么能跟钱搁在一起呢 就是权 所以 黄四郎 在电影里象征的 就是权力 是通过权力得到利益的既得利益者 这个隐喻的无非也就是目前咱们国家的一些与权力直接挂钩的垄断产业和一些以权谋私的官员 当然干脆可以说白了就是咱们国家的权力机构 然后姜文说的话也就不难索解了“你和钱 对我都不重要 没有你 对我很重要”就是 权和钱 对我都不重要 没有你们这些掌权者 这个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权力 这点对我很重要
  
  3 明白了黄四郎在影片中的定位 其他的一系列问题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来说说一开始黄四郎给姜文的那顶帽子 那顶帽子是什么意思 就是邀请你来一个桌子喝酒的意思 这点后来葛优也给姜文解释了 隐喻的就是咱们现在的官场现象 比如一个地方官走马上任之后 就会有一个当地的权力集团邀请你来喝酒 然后共同刮分百姓 这就是那顶帽子 后来黄四郎和姜文说“如果我一开始不是找人给你送去那顶帽子 而是自己亲自去接你 后果会有什么不同吗”“我家里还有一顶好帽子 回头我给你”意思就是 如果我一开始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哥姿态来邀请你入伙 分给你一点钱 而是以一个合伙人的姿态来邀请你入伙 把我这个位子让给你 你会跟我们同流合污么 这是讽刺官场里的那些人物 眼里只有“帽子”
  
  4 然后再来说说 跟他们一起去进攻黄家的那几只鹅 “大哥 没一个人跟来 就那群鹅跟着来了”这些个鹅比喻的就是现实中那些盲目喜欢姜文 甚至无脑追随的粉丝们 而实际上 这些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是被其他人鱼肉的人 他们根本不知道姜文到底要干什么 但是就会一直跟着来 可是事实是 他们也根本没有一点用处 姜文用了一个隐喻讽刺了那些无脑的追星族一把 也是告诉我们大家 想要颠覆权利颠覆这个世界 靠一群鹅是没有一点用的
  
  5 然后鹅城这个城市的意思也就是人民任人鱼肉的城市的意思 这个暗指啥大家当然都明白 然后我要说的是 姜文全片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点隐喻
  就是他对权利的理解 从人们三番几次不敢捡银子 半夜偷偷捡 不敢捡枪 半夜偷偷捡 到最后人民发现黄四郎死了 群起而攻之 姜文想告诉我们的是 什么是权力 权力就是恐惧 权力就是施加给人民的畏惧 而对于人民来说 他们畏惧的 也根本不是黄四郎本人 而是他们脑海中的那个黄四郎 回到现实 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 我们都有一种恐惧 而实际上我们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恐惧的 仅仅就是我们自己的恐惧 而一旦人们看到自己脑海中营造的那个“黄四郎”被打倒 人民们一旦真正拿起枪冲向黄四郎家 也就是最高权力那里去拿回自己的东西 黄四郎家那个千疮百孔的铁门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人民的力量
  还有后来的那个黄四郎手下看到人民反了马上转头跟着反的意思是告诉我们 假如我们真的要推翻现在的权力 那么那些在维护当前权力的人 比如什么城管呀 警察呀 保镖呀之类的 会马上跟我们站到一起 因为他们也是人民 这点跟开头的马拉火车有个呼应 就是说权利这个火车跑的再快 实际上都是马拉的 一旦没有了马 权力只能歇菜
  
  6 说到千疮百孔的铁门 就再说说姜文让他的小弟打个叹号那段戏 那段戏的意思的确是有点自恋的意思 就跟很多人解读的一样 他在讽刺其他的导演 他把自己比喻成枪 把自己的电影比喻成子弹 不论是子弹打断了马缰 还是子弹射穿了黄四郎家的铁门 包括电影名字让子弹飞 都是一个意思 就是他要把这个一直束缚着人民 恐惧着人民的锁链 铁门 打穿掉 让人民奔向自由 得到自己的财产 然后那个叹号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他讽刺一些个小导演 也想打穿铁门 可是太直接了 想打个叹号 结果就没打好 而他老人家 打的是个问号 然后子弹就能从那个问号里面穿出去了 这个问号呼应的是一开始片头的让子弹飞后面的一会 这点别的网友分析的很到位了 姜文很清楚他的电影里想说的这些话影响到了权利核心的既得利益者 就是黄四郎为啥一直要除掉张麻子 因为“霸气外露” 所以是不可能通过审批的 可是他又想挣钱 又不想跪下 而他同时又很清楚审电影的那群既得利益者的智商 所以他打的是个问号 让子弹飞一会 现在电影已经上映了 那些人后悔也晚了 同时也讽刺了一把那些不会打问号的人
  
  7 既然说到审批 就可以再说说一开始小六子自己剖腹那段戏 姜文把小六子这个兄弟设计成他自己的儿子 对一个导演来说 什么是儿子 电影呗 他用小六子祭奠的是他自己的“鬼子来了” 因为影响了权利的核心既得利益者 出师未捷身先死 而赐死的理由就是一碗莫须有的凉粉 后来他在墓前对小六子说的话 都可以理解为他鬼子来了被砍之后的反省 他认为太冲动是不行的 直接打叹号也是会死人的 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打穿铁门 要让子弹飞一会 马才挣脱锁链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啥在鸿门宴上让一群兄弟撤了 实际上也是隐喻 我估计他可能也是为了拍这部戏跟领导喝过酒啥的 鸿门宴应该就是在映射他自己 然后他说“让你们撤了 才能保证我的安全”意思就是他跟领导面前不能把这些表现出来 才能拍成这部戏 而小六子 也就是鬼子来了的死 也是给他的教训 他才会明白怎么跟领导打交道
  而他一直到最后 领导终于发现他就是张麻子了 根本不是马邦德 这意思也很明显 有一点有网友说的很对 汤和马 加一起就是冯 说白了姜文的意思就是 我一直让领导以为我是冯小刚 其实我是张麻子 而这个秘密不到最后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 所以 要让子弹飞一会
  而现在的情形就是 影片上映了 (请不要使用敏感词)指导姜文其实不是马邦德不是冯小刚 而是张麻子还是那个鬼子来了的姜文
  不过这个时候 子弹都已经飞出去了 马和车之间的锁链已经被打破了 枪已经发到城镇里了 这是他的意思
  
  8 最后的一幕 他的几个兄弟跟他一起推翻了权利 然后觉得跟他在一起压力太大 就去上海了 也是坐着马拉的火车去的 这个寓意也很明显了 意思就是姜文这次比以往拍的深了一层 不仅仅是想怎么推翻权力 而且想到了推翻权力之后会怎么样 结果就是 又会有一个权力出现 而这个权力很可能还是以前自己的战友
  如果说他想表达什么 可能是表达人都不能抗拒权力金钱的诱惑吧 这些能够把麻匪变成黄四郎
  
  说了这么多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都是有内在含义的 比如周韵用两支枪一支指着自己 一支指着他 后来姜文跟她说“这个样子的你是最好看的”那是周韵想要加入他们 也就是加入追求自由 追求公平的队伍 要加入这一行列 首先要有拿枪的勇气 还要有拿枪指着自己的勇气 后来周韵穿上了制服跟着老三去追求权力了 姜文说还是那个时候的你最好看 也是表达了一下他的价值取向
  
  还有比如葛优临死前说的那几句话什么我还有几件事要跟你说 估计也有寓意 不过我没感受到 也可能是姜文故弄玄虚 哈哈
  
  还有留音机里莫扎特的那个曲子 应该也有所指 懂音乐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 姜文拍这个片子拍了三年 我估计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
  
  总的来说 我觉得姜文这个电影拍的很好 的确不愧于中国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一说
  
  他这部电影不仅给鹅城的人民发了枪 同时也用这部电影打烂了黄四郎家的门 换句话说 他不仅拍给百姓看 也同时是给当局(请不要使用敏感词)的一个警告 就是别以为你们的权力是牢不可破的 人民一旦起义 你们不堪一击 我觉得他应该有这个意思
  
  然后我要自恋一下 我之所以给他这个电影打四星 是因为拍的的确很好 不过还不够好
  
  不够好的原因是因为有两点我不认同 一个是姜文依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起义路线 他不知道现如今的时代这招已经不好使了 就连他自己也知道起义最后的结果是啥也得不到 权力倒了一个又会起来另一个 可是他还是无法割舍这份英雄主义情节 拿得起放不下 这是我不认同他的第一点 实际上现在我们国家的问题根本不能用起义来解决 姜文你应该可以想到的 其实有比这个还要好 还要聪明的法子 而且那才是真正适应这个时代的
  
  另一个是他说他站着把钱挣了 这点我不这么认为 与其说他是站着挣钱 不如说他是假跪 让审批的人以为他跪了 其实他只是下蹲 没跪 这点我也不能认同 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 要如果换成我 我觉得跪一跪又何妨 只要你不要像冯小刚那样跪了一部又一部 如果你只是为了挣钱 那么彻彻底底的跪一下子 然后有了钱我就全砸进去站得直直的 拍一个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 那才痛快
  所以这就是我给这部片子打4星的原因 因为姜文把他的那些个智慧都用到跪和站这上面了 都用到让子弹飞一会上了 太可惜 你三年时间拍出这么一个东西 与其这样 不如花一年好好给他们跪一次 然后站直了拍你自己真正想拍的 把你想说的完整地说痛快了 我要干就这么干 其实剧本都写好了 就是没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19 14:1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还是四川人才看得懂啊……毕竟故事的原型背景是川西;而且,四川方言,四川人才能领悟其精髓和幽默。

我看的四川方言版,满座且笑声不断,看完意犹未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20 09:2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通宵连着看的
大笑江湖特别的低级趣味,非诚勿扰2后劲不足,让子弹飞总还算是四部当中唯一让我精神一振的片子,最后午夜心跳看了个头直接拍屁股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20 09:4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个片子,说一句,中国现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有的都是貌似高深的伪哲学,看似味道春香的窖藏,其实是加糖的白开水。如果说现代作家中还有人对死亡和人生有相对深刻领悟的话,我想应该是史铁生和张承志,可惜这样的人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20 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一默大师

大师怎么看这个片子扯到哲学上去了,本来就不搭界,也没人说过它和哲学有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12-3 06:33 , Processed in 0.144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