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果你拥有一支友联牌金笔,那可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友联牌金笔的由来吗? 1950年,哈尔滨市工业基础稚嫩得就像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一样。为了尽快发展地方经济,市(请不要使用敏感词)领导责成市企业公司,派专人去上海,有意将当时上海市私营企业关勒铭金笔厂整体搬迁至哈尔滨。上海市是全国轻纺业最发达地区,曾掀起一股支援全国发展轻纺业的热潮。顺应潮流,加上哈尔滨企业公司领导的不懈努力,关勒铭老板最终同意将工厂整体搬迁到哈尔滨。整体搬迁不仅仅包括全部设备设施布局安装及未来的调试投产的厂房,尚有全部职工及家属吃住的宿舍区。此举在当时很时髦叫“支边”。 市领导当下在经济状况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全力以赴,果断地将道里区经纬四道街一栋日伪时期的将军楼腾出来作为主厂房,又在道里区兆麟街、石头道街等地腾出楼房作为职工宿舍。第二年,又在经纬四道街拐角的北安街兴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厂房。到了1953年,哈尔滨友联金笔厂已粗具规模,全称为公私合营哈尔滨友联金笔公司。 一下子涌进来上百名上海人,不仅为友联金笔厂增添了不少光彩,就是哈尔滨市也为拥有这么多口出纯正“阿拉阿拉”吴越软语的上海人感到自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友联金笔厂成了哈尔滨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从工厂领导到车间领导,再到各主要工序的师傅们,一律由上海人担任。他们待遇优厚,工资很高。工厂食堂分为大中小灶,上海人一律大米饭为主,辅之以馒头花卷。每位上海人每月补助30斤大米钱,北方人补助30斤高粱米钱。 工厂员工每月集体看两场电影,届时,全体职工排着长队,浩浩荡荡步行到中央大街西十道街东北电影院,偶尔队伍中还传出嘹亮的歌声。每年野游或运动会一两次,为的是振奋职工士气,凝聚团队精神。澡票、理发票每月各分两张。信封信纸都直接发放到每位职工手里,这样,上海人就可以经常写信回家报个平安和思念什么的。 上海人工作认真负责。工作完成后,男职工一律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走路说话透着一股豪气;女职工则花枝招展、娉娉婷婷,带着一股矫情。那时,友联金笔厂职工的穿着打扮引领着这个城市的时尚潮流,是时尚风向标。他们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上舞厅,泡酒吧、进影剧院。间或聚在一起唱两口家乡的沪剧,聊表思乡念故之情。 一次,哈尔滨日报记者到友联金笔厂采访,一进工厂大门就惊呼: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小上海! 您可不知道,友联金笔厂制造的金笔工艺精工细腻,一支金笔摆在货柜前需要上百道工序。有人就纳闷了,友联牌金笔真是金的吗?当时,钢笔统称为自来水笔,其中分为钢笔、铱金笔和金笔。友联金笔厂当时全东北仅此一家,生产的全部是金笔。若干年后,全国各省会城市先后又成立30余家金笔厂,但是,友联金笔厂一直是轻工业部属下的5家重点金笔厂之一,在当时算是不折不扣的领军企业吧。 制作这种金笔需要30余道工序。首先从银行将99.99%的纯金砖取回,经轧压成薄带状后,配以25%的纯银和25%的优质紫铜,经冶炼配比成五成赤金。因为纯金太软,弹性不够,只有五成赤金才能达到书写的弹性要求,又不失美观大方。随后一道一道工序走下来,制造成笔尖形状,将白金(铱粒)焊接到五成赤金的笔尖上,用特殊设备将笔尖前半部切割成比头发丝细三分之二宽的流水槽,然后经磨削,使其光滑圆润,便于书写。一支金笔的价格在10到20多元,在当时不算便宜了。 1956年,轻工业部主持召开的全国性评比中,友联金笔荣获两个第一,即单位成本全国最低,笔的质量全国最好。也就在这一年,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视察了哈尔滨友联金笔公司。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哈尔滨市委工业书记郭伟人同志到友联金笔厂考察指导工作,并在全市掀起抓好三支笔(金笔、铅笔、圆珠笔)的活动。市委工业部长王兴华同志到厂宣讲全国轻纺工业的发展形势。随后,市科委工作组进驻工厂,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改造活动,全市顶尖技术人才对友联金笔厂的产品进行全方位技术改造。直接参与此项工作的单位有哈工大、哈电工学院、哈焊接研究所、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阿城继电器厂、哈轴承厂、龙江电工厂等几十家大专院校及国有大型企业。 是年,哈尔滨友联金笔厂成功研制生产出全铝套花新品种,并出口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的税后利润高达百余万元。此后不久,他们又研制成高档的“笔王”,从此销路拓展,“友联”牌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友联”金笔就这样风风雨雨地走了五十余年。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浪潮中,那充满着回忆的金笔,终究未能挺住,颓然倒在了她不该倒的季节里,从而渐渐淡出了主流市场。这其中固然有客观原因造成的四面楚歌,如钢笔本身的局限性,网络的无纸化办公,中性笔成为人们案头必备的书写工具等诸多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