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46|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读后感合辑(不定期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7 2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读红楼梦之前

关于红楼梦,最早的记忆来自十岁以前,那时候,看到家里有一套大部头小说,叫红楼梦,但是从来没仔细看过,一是看不懂,二来,那个时候我最爱看的,是连环画,还有短篇故事。唯一看过的大部头小说,叫呼家将,而呼家将的情节,早就烂在记忆角落里了。第一次看到八七版的红楼梦连续剧,也是在那个时候,同样是看不懂,只对贾宝玉的荧幕形象印象深刻。
真正开始读红楼梦,则是二十多年后的事。真正认真看完八七版红楼梦连续剧,也是二十多年后的事。真正……不对,没有真正,一零版的红楼梦连续剧,实在看不下去。
第一次完整读完的红楼梦,是程高版本,程甲还是程乙,没留意,后来那套红楼梦借给朋友了。然而,就那套红楼梦,居然也是糊里糊涂的就读了三遍。
第一遍是囫囵吞枣,一口气读完,一头雾水。
第二遍,基本弄清楚了大部分人物的关系。
第三遍,基本弄清楚了荣宁二府和大观园的平面结构。
第四遍,看的是周汝昌校对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前八十回,读起来的感觉,明显跟程高版本不一样,我不做文本的仔细对比,仅仅表达读感。八十回后刘心武的续书,江湖气息浓重,武侠痕迹明显,跟程高版本的续书相比,情节有巨大的差别。
第五遍,还看周刘版本,只看前八十回。慢慢开始仔细咀嚼书中细节。
第六遍,现在正在看,也借着这个机会,分享读中感。大概也算读前感和读后感,因为,很难撇开之前阅读的感受,也很难撇开对即将阅读的预期。这也是第六次阅读的挑战,要争取做到放空自己的思维来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奇妙的作品。它的奇妙,原因之一,来自它的作者曹雪芹本身。曹公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像样的生命痕迹,以至于后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的生平,理出来个大概。他写红楼梦,不为出版挣钱养家,也不为留身后名。曹公在世的时候,红楼梦的流传仅仅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那就是北京城旗人贵族曹公的部分亲戚朋友之间,而且,他写的东西很得他们的认同,包括曹公在红缕梦中流露的在他潜意识里的种种观念。
曹公所处的年代跟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同,他的时代赋予他的道德观念和标准以及价值观等意识形态,跟我们的时代赋予我们的,天差地别。他的人生经历,他所经历的荣华富贵和人间苦难,都是后人难以想象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红楼梦,要暂时放空现有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阶级概念,等等。才能尽可能靠近曹公在努力营造的那个精神世界。只能说靠近,恐怕没有人能进入他的世界。
但是,红楼梦还有奇妙之处,它有强大的包容性,它像完全开放了接口的操作系统,兼容任何第三方软件,于是,红学就发展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对红楼梦的解读,神奇的是,红楼梦提供了这样一个灵活的母体,它能够让每个读者对自己的解读做到自圆其说。
有位禅学大师,说,诸经典皆是敲门砖,敲开门,为的是请出一个真人来,那个真人,就是我们自己。这话可以用到红楼梦上,红楼梦也正是这样一块砖。那些读出来的感悟,恰恰就是我们无意中看到的真实的自我。
为读红楼梦,还有许多准备要做。
未完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1:21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凡例

红楼梦第一回前有个凡例,相当于一个简短的自序,作者作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背景交代,同时也作了一个很奇特的交代,一上来就讲这部小说有过很多个名字:《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这个开头很值得玩味。
曹雪芹的写作是无拘无束的,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从内容到形式,从主题到情感,他不需要去遵循什么,也不需要考虑合不合读者口味,甚至都没有想过要不要或者会不会传播。
红楼梦是自传性质的创作,贾宝玉的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曹雪芹的影子,贾家的生活也有着曹家生活的零星反映。有些细节不容忽略,比如,贾家富贵至极,能买到几乎任何能买到的东西,但是,生活中最精致最讲究的,是他们自己家做的,比如他们家有自己的裁缝厨师和尚道士尼姑戏班子等等。记得吗?贾宝玉的衣服和随身饰品,都是他的贴身丫头们做的。
贾家用得起世俗的奢侈品,王思聪的生活和玩具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对他们来说,世上仅此一件的手工孤品,带着感情和体温的物品,才能体现他们的品味和精致。
那么,这跟红楼梦的开头有什么关系呢?曹雪芹文化底蕴深厚,毫无疑问,他爱好文学,也喜欢玩文学,而且,他玩得很精致,除了把玩别人写的,他也自己写一些东西仔细把玩。比如,小说片段。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骨灰级的发烧友。比如京城里的核桃玩家,会包下一棵核桃树,而仅仅为了挑选出一对品相极致的核桃。又比如,有些小众的玩家,比如钢笔玩家,到了骨灰级以后,往往都手贱,把钢笔拆了装,装了拆,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打磨笔尖,或者自己DIY一个笔身或者其他零件。又比如自行车的骨灰级玩家,到最后,他手里的自行车一定是自己买零件回来组装的。又比如手办玩家,最后,一定不满足于别人的作品,而要自己亲手做一件,才能心满意足。又比如吃货,到最后,必定要自己亲手做上一两个菜,才会觉得过瘾。
曹雪芹在把玩小说的时候,一定不会满足于别人的创作,他有机会细细品读各式各样的小说,也有条件自己写一些片段,而他在写这些片段的时候,是可以精雕细琢的。
这无意中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了基础。
曹雪芹的十年辛苦,增删五次,必然包括了把这些零星片段穿联贯通的过程,并最终打通了任督二脉,遗憾的是,一个周天还没运行完毕,他就撒手人寰了。
扯远了,回到文本。
曹雪芹转而又提到写作的意图,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惭愧和悔恨。比如提到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比如又说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
自传,往往都有深深的忏悔作为内心深处的出发点。别人写的传,要么歌功,要么罄竹,要么实录,都很难有忏悔的意思。
可是,曹雪芹在忏悔什么?
他说的一事无成,是我们今天的价值观人生观里的一事无成吗?曹雪芹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精通儒释道。单说儒,儒家传统的文人,都有修齐治平的抱负,满腹经纶之后,又做不了修齐治平的事,就会觉得荒废了一生,一无是处,如同那块被抛弃的补天石。
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处处体现对儒家和传统的反叛。可是,这能说曹雪芹厌恶儒家和传统吗?他笔端透露着他对儒家和传统的精通,试想,他如何会精通一个他厌恶的东西?
他塑造了贾宝玉这个形象,其实是为了他的忏悔,我想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撕心裂肺的呐喊:我怎么可以像他那样?!
而这种肠子都悔青了的呐喊,实在又太虚弱,于是,他用了他毕生的才华,用一种唯美的方式,去呈现。
这就是字字看来皆是血!
这就是红楼梦能得到当时的贵族认可的原因。
也是当时的读书人为什么说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原因。可别忘记,当时的读书人,都是儒家传统浸淫下的文人。
当然,红楼梦的情感不会如此单一,它有更丰富的情感内涵等待读者去体验。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1:21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一回(1)

第一回开始就借用了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说借用,是因为曹雪芹在这个神话故事上做了发挥,他把女娲炼就的五色石赋予具体的尺寸和数量,当然,尺寸和数量的数字也大有深意,后面再聊,我们先聊一个事。
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有很多,如果借用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同样也可以引出这部小说。就说盘古当年为开天辟地,准备了巨斧,“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一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把,盘古开天地用去了三万六千五百把,只单单剩下了一把未用,便弃在青埂峰下,如此如此。
曹雪芹为什么用女娲的神话?
第一,比较明显的原因,是因为红楼梦的主角们都是女性,所以当然要用一个女神来开启这部小说。盘古的神话太man了。女娲还有更妙的作用,女娲是**神,也是救世之神,更是大母神,经她炼成的五色石,在性别上,或者在气质上,当属女性。五色,就是色彩丰富,丰色,艳也,一般形容女性会用艳。贾宝玉在相貌外形和衣着上,都称得上艳,性格情感上也更靠近女性,还特别喜欢扎在女人堆里,这一点随后读到相关情节的时候再展开。这里先插进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具有女性特质的补天石,幻化成玉坠之后,再投胎,却成了男儿身?这事得回到红楼梦第一回本身,第一回除了借用女娲神话外,还有另外一个神话,关于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神话。那块玉和神瑛侍者绛珠草本来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仅有一面之缘,那就是,一僧一道带着玉去赤瑕宫挂号准备下凡的时候,恰好神瑛侍者绛珠草也在那里挂号下凡,好了,他们坐了同一班车。玉虽通了灵性,却没有修成人形,于是,复制了神瑛侍者的外形,投胎之后,甄宝玉是真的神瑛侍者,贾宝玉是假的神瑛侍者,贾宝玉含的玉却是真的。所以,贾宝玉其实是男儿身女儿心。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贾宝玉其实是男儿身女儿心。
贾宝玉其实是男儿身女儿心。
贾宝玉其实是男儿身女儿心。
第二,比较不明显的原因,是曹雪芹给自己的灵魂安慰和解脱。中国传统父系社会之前,还有一个原始的母系社会。这在神话体系中也有体现。也就是说,源于母系社会的灵魂和精神是更古老的贵族灵魂和贵族精神。父系社会脱胎于母系社会。曹雪芹的贵族家庭在父系社会中崩溃了,为了精神灵魂的安慰解脱,他在精神上皈依了母系社会。但是面对现实中遭遇,他又满心的忏悔。
我们回到五色补天石的尺寸和数量上,十二、二十四,三六五这几个数字,马上让人想到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三六五天是一年,三万六千五百就是一百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观念里,一百年是个非常有趣的概念。
一百年是个坎,不管对个人,对家族,对朝代,都如此。
就个人而言,百年往往算作生命的极限,所以用百年表示过世,而对于百岁以上的寿星,人们常常觉得他/她百岁以后的生命,是第二次生命。
对家族也是如此,百年往往对应这三代或者四代,不管这个家族是兴盛还是衰落,百年,往往是这个家族的转折点。红楼梦里也非常清楚的说贾家历经百年,马上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折点。而宝玉是这个转折点的关键人物。
对一个国家,一个朝代而言,百年也同样是个坎。
在第一回里,曹雪芹糅合了好几个故事在一起,有前面提到的两个神话故事,也有人间的故事,这人间的故事,就是甄士隐贾雨村甄英莲姣杏等等人的故事,曹雪芹借甄士隐夏日午后休息手倦抛书做梦,把天上的神话故事和人间的故事连在了一起,这个梦,像502胶水一般,把故事的情节牢牢粘在一起。
甄士隐在梦中到了太虚幻境的门口,见到了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非常有意思。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1:22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一回(2)

甄士隐梦中在太虚幻境的门口见到了一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出现的时机很巧,它紧紧跟随在玉、神瑛侍者、绛珠草下凡历练的故事之后,而玉、神瑛侍者在下凡的时候,出现了真假的一对,真的神瑛侍者(甄宝玉),假的神瑛侍者(贾宝玉),而绛珠草的悲剧也在这一刻注定,她原本应该留在江南把眼泪还给甄宝玉,却鬼使神差的去了北方把眼泪还给了贾宝玉,而她却不知道,她还泪还错了对象,痴情了一世,却是一场误会。
这种真与假、有和无的错乱,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气氛,这种悲,不是表面的悲,而是一种隐藏在心底的深深的悲。这不是一种刺痛,而是一种隐隐的钝痛。
我们还回到对联上,对联很有意思,它是对立的,也是对称的。它有平仄的对立,也有内容上的对立,比如天对地、春对秋、悲对喜,等等。这种对立,蕴含着东方哲学在里头,它让人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或者说事物都有两面性,两个对立面相生相对,而且,互相转换。
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处处体现这种东方哲学。每个章回,都有一种大对比,都是一副大对联。
第一回的大对比,就是缘分。有天上的前世因缘,也有人间的现世恩怨。它们是对立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但是,它们又相伴相生,互为因果。
红楼梦的故事,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前世缘分,和他们在人间的宝玉黛玉情缘。实际上,红楼梦所透露的因缘,不单单是他们两个。一僧一道的对话说道,“想这一干人入世”,“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红楼梦里所有人在现世的缘分,都是前世的因缘。
人与人在现世的缘分,有长有短,长的,风雨同舟,伴随一生,短的,同船共渡,一面之缘;有深有浅,深的,刻骨铭心,浅的,相视一笑;有祸有福,祸者以命相抵,福者相濡以沫。
然而,最深的缘分一定是好几个轮回修来的,历经了各个轮回的福祸爱恨,体现在今生今世,就是爱恨纠缠,理不清也解不开。有这种缘分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人,或者爱人。
红楼梦在第一回里,还作了这样的交代,补天石虽经女娲锻炼,通了灵性,却怎么也没有修成人形,而毫无来头的绛珠草,吸取日月精华之后,竟然修成一个女体。补天石是剩下的石头,女娲补天过程中,一定从完美的石头开始用起,最后剩下的那一块,一定是最不完美的。反过来说,这块石头是有瑕疵的,这种瑕疵,使得它在内心对生命有一种欣赏、珍惜、尊重和悲悯,尤其是在红尘中历练的时候。
再看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神瑛侍者为什么要浇灌绛珠草?故事里没有交代,大概神瑛侍者只是无心浇花,绛珠草是他浇灌的众多花花草草中的其中一株,并没有特别的用心也没有特别的感情。而对绛珠草而言,这份恩,重如山,这份情,深似海。对于其他被神瑛侍者浇灌过的花花草草而言,亦如此。
带着这一份份厚重的前世因缘来到人世间的宝玉,必然得到身边有缘人的厚爱,宝玉身边围着一大群人,贾母太太,姐姐妹妹们,奴婢奴仆们,北静王冯紫英薛蟠柳湘莲蒋玉菡等等王孙公子们,这些都是前世的缘分,然而在现世,他们演绎的情缘,又都是虚幻的,因为,现世中的宝玉是假的,是虚幻的,所有的一切,仅仅是为了让那块玉去体验人间的喜怒哀乐、世事无常。
正因为贾宝玉的灵魂其实是那块补天石的灵魂,所以在人世间,他对生命,更多的是一种欣赏、珍惜、尊重和悲悯,不管这些生命,在人世间,呈现出怎样的一种状态。红楼梦描写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不乏各种卑微和丑陋的人物,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这些生命的悲悯。
也许曹雪芹在经历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和凄凉悲惨之后,是满怀悲悯来看待芸芸众生。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1:23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一回(3)

第一回作为故事的开端,曹雪芹在此为好几个故事起了个头。其中之一,就是贾雨村和娇杏的故事。

他们之间的一面之缘很普通,贾雨村去甄士隐家做客,甄士隐临时来了客人,出去陪客,留贾雨村在书房等着,他无聊踱着步,看到窗外摘花的娇杏,“雨村不觉看得呆了”。娇杏摘完花要走的时候,“猛抬头见窗内有人”,看清是贾雨村之后,转身走,因为娇杏听过甄士隐平时说起过这个人,走的时候,“不免又回头两次”。

曹雪芹只描写故事,他不直接评价一个人,也不在遣词用句上透露他的倾向,他把评价和情感统统留给了读者。如果我们仔细想象一下上面的场景,就会发现,娇杏在摘花的时候,不知道窗子内有人在看她,贾雨村可能有点来去悄无声息,躲在暗处观察周遭,倘若贾雨村是个大大咧咧光明磊落的人,娇杏早该发现屋里有人了,曹雪芹没有评价和直接描述贾雨村的性格特点,他只用这样的事件来展示贾雨村的性格特点,因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以后,贾雨村发达了,他对待甄士隐,对待贾家,也是这么对待的,躲在暗处盯着。

曹雪芹对人物相貌的描写,或者对周围环境的描写,都借由故事中的人物的眼睛,他对贾雨村的相貌的描写,有很多细节,说明娇杏是仔细打量过贾雨村的。按理说,娇杏对贾雨村应该回避,这才符合那个时代的礼教,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却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在家里,她并不知道窗里的那个是外人,如果是家里人,那就该辨认清楚,好答话回礼。
但她最后还是有不合礼教的行为,回头两次,也因如此,她的命运也被改变。

贾雨村此时正是落魄的时候,落魄的人难免比较容易自作多情,贾雨村自认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狂喜不禁”。

曹雪芹讲的第一个爱情故事,是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而这一见钟情,是建立在误会之上的,本来压根就没有这事,人家这丫头本来也没有这个意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现实中人跟人之间也难免有很多误会,有些误会是美丽的,有些误会可以引发矛盾。读完这段以后,我突然发现,误会,大概源于两点,表错意,或者会错意。为了避免误会,不要会错意,多跟对方聊聊沟通沟通,也不要给别人错误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不要闲着没事就回头看别人两次,弄的别人欠你钱似的……

娇杏后来过上了好日子,但是,这的确是因祸得福,“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一见钟情未必都有好结果,曹雪芹马上就会再讲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这个一见钟情直接就要了人的性命。

另外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也是由甄士隐的家人串起来的,她是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贾雨村也牵涉其中。

这个故事,我后(mai)面(ge)再(guan)聊(zi)。

红楼梦透露的爱情观,不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往往带来悲剧,而是日久生情,爱情是建立在了解和磨合的基础上的,最深情的爱情有最深刻的互相了解和最长久的磨合。最深刻的了解使两人可以有不需要语言的沟通,最长久的磨合,是从上辈子就开始的磨合。

不过,说到这里,就得收一收。红楼梦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的主题,有很多,言情可以作为其中的主线,但是,不是唯一的主线。
红楼梦是一部复调交响曲,有很多旋律,任何一条都能贯穿整部小说,任君选择。

同样在第一回里,跟爱情对应的,就是了却人间的情缘,出家去了。甄士隐历经苦难之后,家破人亡,最后解了一首好了歌,跟一个道士走了。

度化男人的,都是道士,比如,甄士隐跟了道士去,贾瑞得到道士送的风月宝鉴,柳湘莲跟了道士出家,贾敬在道观修炼挂了,代替贾代善出家的是张道士,等等。
度化女人的,都是和尚,比如,要把甄英莲留下的是和尚,给林黛玉看病的是和尚,给薛宝钗金锁的是和尚。

度化宝玉的,则是一僧一道,前面也分析过了,宝玉是男儿身女儿心。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1:23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二回(1)

第二回以贾雨村的起落和行踪为线索,再次为故事的背景做了布置。

开头有个小小的细节,一笔带过,笔墨很淡,感情却很深,透露着一股人性的复杂和温暖。贾雨村偶然找到了甄士隐的遗孀和丈人,寒暄中,得知甄士隐出家和甄英莲走丢的事情。对于这样一件事情,三个人有不同的反应:贾雨村“伤感叹息了一会”;封肃得了些好处,“喜的屁滚尿流”;“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一宿无话”。

一宿无话,轻描淡写的四个字,写出了甄家娘子内心巨大的悲痛,同时失去丈夫和女儿,这是她人生中最悲苦的事情。都说时间可以治疗内心的伤痛,曹雪芹在这里讲述了一个不能被时间很好治疗的伤痛,经历过苦难的曹雪芹,怎么会不悲悯这样的人生遭遇?

贾雨村第一次做官,还是比较正直的,但是也因为如此,得罪了不少人,最终丢了官。丢官之后,他把家人安顿好,然后游山玩水,并且一路上做家庭教师,最终得知林如海要找一个家庭教师,“雨村便仗托友力,谋了进去”,做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好一个“谋”字!

贾雨村经历了第一次做官失利,大概他慢慢的也变了。他的游山玩水,做家庭教师,都是他事先就“谋”好了的,是为东山再起寻找门路。

后续的故事也表明,贾雨村不再是一个正直的清官。

贾雨村有他自己的可悲之处,他在他的处境和遭遇中,人格被影响、被改变、被扭曲,他无力抵抗命运的力量。

在第二回,曹雪芹借一个古董商冷子兴的口,仔细介绍了贾家的历史、背景、状况和人物关系,并借由冷子兴的观察,道出了在外人眼里还是富贵繁荣的贾家,其实已经开始衰败了。

古董商大概是对富贵之家的变化最敏感的人,开始兴起的富贵之家,大概会不断买进古董,开始衰败的富贵之家,大概会慢慢出手古董。借古董商的口来说这番话,也很合理。

当然,由冷子兴来介绍贾家也有合理的地方,因为他的丈母娘是王夫人的陪房,贾家的很多细节,他当然有机会知道。

贾雨村和冷子兴在喝酒的时候,有一段很长的对话,特别是谈到天地正邪两气的部分,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简单来说,就是,世间的人,只有极少数是大善人,也只有极少数是大恶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善恶兼有,善恶的比例不一样而已。后面红楼梦里陆陆续续出场的人物,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好人,或者简简单单的一个坏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是一副对联,有对立的两面,分开了,就不完整了。

曹雪芹在这里作了一次炫技的表演。

在一首歌曲里,伴奏不是主角,但是,都会安排一种伴奏乐器来一段精彩的solo,这样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老鹰乐队加州旅馆的吉他solo。如果听过现场的布鲁斯或者爵士,这种感觉会更深刻。

第二回提到了两组母女各自不同的命运对比:贾敏早逝,留下孤女在悲伤;甄家娘子虽活着,孤女早年丢失,生死不明,自然也悲痛难抑。

当年曹雪芹面对家族的败落,如果不够豁达,精神上难免崩溃,也就不会有红楼梦问世了。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1:24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二回(2)

第二回比较了甄英莲和姣杏的命运:甄英莲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却“有命无运”;而姣杏是丫鬟,却“命运两济”。之后,富贵小姐变成了丫鬟,丫鬟变成了富贵夫人。

世事无常。

关于命运,有这么一种说法,命运是由命和运组成的,如果命是车子,那运就是路。有人生下来是拖拉机,有人是别克,有人是玛莎拉蒂,这就是命。
有人在没有路的山地开车,有人在省级公路开车,有人在专业赛道开车,这是运。
有人开拖拉机,行走在没有路的山地,这是命不好,运也不好。
有人开玛莎拉蒂,在专业赛道遛弯玩,这是命好,运也好。
这里有万千的组合,成就了这个万千世界。
或许有(xiao)人(ming)会问,不开车的要怎么说,我只能说:小明,你给我出去!!

第二回借贾雨村外出散步的所见所闻,呈现了这样一个对比:荒郊野外破旧寺庙里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的龙钟老僧,与繁华京都高墙深院里钟鸣鼎食翰墨诗书的富贵世家暗暗对比。所以滚滚红尘中,生命有着各种各样的状态:有人悲苦不堪,却也是一个生命,在人世间走过一遭;有人福贵至极,也不过就是一个生命,于人世间走一遭。

在阅读的感受上,先跟随曹公的笔尖来至荒郊野外,破庙村肆,一个落魄之人,听别人介绍富贵之家,荒郊野外破庙村肆是曹公直接呈现的场景,借着人物对话,又交代了另外一个不同的场景。因为有了前面荒凉残破的场面,所以,对话里交代的富贵之家,更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正因为有了这个对比,小说的画面感更加强烈。

困乏的时候喝咖啡或者喝茶,能提神,越是困乏,提神的效果也明显;不困也不乏的时候,喝咖啡或者喝茶,不觉得有提神的效果,只觉得有提高上厕所频率的效果。

贾雨村路过一个“门巷倾颓”、“墙垣朽败”的智通寺,看见“一副旧破的对联”,这个场景应该跟下一回描写的“四通八达”、“轩昂壮丽”的荣禧堂,以及荣禧堂上“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的对联结合起来看,它们是相互呼应的,这也是结构上的一种“对联”。

智通寺,荣禧堂。这本身就是一副对联,对仗工整的对联。

再把智通寺的对联和荣禧堂的对联放在一起,意境就更加丰富了。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对于智通寺的对联,曹公在红楼梦里说,“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显然,荣禧堂的对联,则正好相反。

“座上珠玑昭日月”,炫耀的是财富,拥有过财富,经历过财富带来的喜悦和苦恼,自然就会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的感慨。

“堂前黼黻焕烟霞”,炫耀的是权势,正好跟“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感慨对应。

在这里,红楼梦对人生的感慨就是,人,要在财富和权力的道路上,奔跑多久,奔跑多远,才能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领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曹公那样的人生经历,他对此的领悟,恐怕比马里亚纳海沟都深。

人生苦短,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往往就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

第二回主要还是以曹雪芹的口吻在讲故事,在介绍林黛玉的背景时,说道“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强调了“假充养子”、“膝下荒凉”,这是曹公的潜意识,如果他是所谓的女权主义者,就不必把女孩儿“假充养子”,也不必感叹“膝下荒凉”。

如果曹雪芹是姣杏,他的红楼梦就是他对世人的“回头两次”,我该如何会他的意?沸沸扬扬的红迷百家之言,大概说明,每个人都会到了不同的意。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2:42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三回(1)

从第三回开始,很多主角都开始纷纷登场,其中的重点人物分别是林黛玉、贾母、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李纨、贾宝玉、王夫人、邢夫人。这一回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情节,那就是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曹雪芹借黛玉的眼睛细致描写了贾府的富贵和精致,王熙凤的爽利和美貌,以及跟贾宝玉的一见如故。

这一回需要跟第二回连起来看,第二回借冷子兴的嘴巴和贾雨村的耳朵,讲述了、听到了贾府的细节,第三回则借林黛玉的眼睛,直接观察贾府。在这细致到如同超写实主义的描绘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林黛玉如何心思细腻,如何小心谨慎,吧啦吧啦吧啦。说、听、看,曹雪芹用三观来描绘贾府,还好,曹公没有毁我们的三观。

从结构上看,第二第三回是相互呼应的,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冷子兴的讲述,和林黛玉的观察,都有极致的细节,细微到让人吐舌头,细微到没有朋友。如果第三回少了这些细节,也就没有了这种呼应。

这种呼应又各有分工,冷子兴的讲述,侧重贾家的历史,人物的谱系,一提到建筑和摆设,即点到为止;而林黛玉的观察,正好相反,浓墨重彩的写建筑摆设,而提到人物(主要讲贾家的男人),马上收笔,甚至干脆就不露面。

巧的是,曹雪芹在丰满了结构的同时,也丰满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这是第三回跟第二回一种对联式的呼应。

不过第三回本身也有对比,那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对比。第三回出场的人物,从贾母到惜春,从老太太到小菇凉,清一色的女人,粉墨登场。男人,比如贾赦贾政贾琏,只提到名字,没有露面,唯一正面出场的男人就是贾宝玉,不过贾宝玉有点特殊,他是男儿身女儿心。曹雪芹安排人物出场或者不出场,都是刻意的,贾宝玉夹杂在一堆女人中出场,这是有暗示和隐喻的。这种场面,跟Karl Lagerfeld扎在一堆模特中的场面,是不一样的。

对于出场人物的描写,也是分层次的,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这几个人,在现场,却没有容貌装束的描写,对贾母,只写了“鬓发如银”,对贾家三个姐妹,对身材容貌作了很简单的素描,配合一点点见第一面的感觉,对王熙凤,是浓墨重彩的描写,既有野兽派的配色,又有工笔画的细节,酣畅淋漓。

这种分层次的描写,也是借着林黛玉的眼睛来进行的。林黛玉年纪小小,初来乍到,没有什么家人陪伴,性格内向害羞,初进贾府自然是捏着衣角低着头。面对长辈,比如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不敢抬头看,再说了,就算敢看,也不能仔细盯着看,不太礼貌,不过,对一个鬓发如银的老人,不管是老头还是老太,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管在哪个朝代,看一眼不留下印象也很难,从前文的交代来看,林黛玉老家好像没有主人辈的老人家,而王夫人邢夫人则有点像她麻麻的妆扮,李纨又太素,所以这几个人,偶尔抬头瞥一眼,只有对贾母“鬓发如银”有印象;接下来贾家三姐妹,这是一个青春美少女偶像团体SHE,她们三个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的时候,匆匆一瞥,三个都很靓丽,目光很难聚焦在谁身上,好在这三个人跟林黛玉年龄接近,多看一眼无妨,于是比前面那几个老人家稍稍多了些细节;然后凤姐敲锣打鼓的就来了,独特的出场方式,必然引起林黛玉的注意,有这样的好奇心作为前提,再加上凤姐岁数也不大,还是同辈人,仔细观察凤姐也就顺理成章了。

曹雪芹用极物质化的方式让凤姐出场,通过凤姐的衣饰来展示她对物质的追求和拥有。凤姐的确有非常物质化的一面,出身军人世家的她,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

在第三回,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又是另外一番情形。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2:43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三回(2)

这一回,林黛玉贾宝玉第一次相见。在说到他们的相见之前,先梳理一下他们的身世。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可是绛珠草太虚幻,是否有更通俗的一种植物来对应?林黛玉初次到贾府,大家就看出她有先天不足的虚弱,嘘寒问暖之后,问她吃什么药,她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好吧,你爱吃人参,那就人参吧。

曹雪芹当然有中医的根底,但他一定不会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用死、用烂,人参,是用来呼应林黛玉前世的。

首先,人参是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人参的别称有地精、神草、百草之王等等。绛珠草要神瑛侍者天天灌溉,才能久延岁月,与人参的习性相近;久延岁月之后,又得天地精华,“得换人形”,传说中,千年人参吸取天地精华之后,会变成小孩,到处跑。

其次,绛珠草,绛珠是红色的珠子,草是草------不要在心里骂“废话”,我记得老师教过,这叫排比------。人参的果实,就是鲜红色、圆溜溜的小果实,活脱脱的绛珠草。

最后,我相信,曹雪芹的笔端是很狡猾的,十八般武艺他不挑,非挑个什么人参养荣丸给林黛玉吃。为什么是人参?元芳,你怎么看?绛珠草在仙界修炼不足,“仅修成个女体”,注意,是“仅”;来到人间,自然就先天不足,既然前世是人参,投胎到人间后,以人参来补先天不足,也就合情合理了。

从后文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对四季变换很敏感,春分秋分的时候咳嗽最厉害。植物当中,草本植物对季节变换最为敏感,春天发芽,秋天枯叶。林黛玉对季节的敏感,正好呼应着绛珠草对季节的敏感。

再说一下贾宝玉。女娲炼补天石的传说,说得很清楚,是五色石。红楼梦借用这个传说的时候,一开始没有明说补天石的颜色,经那僧“大展幻术”,“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这块美玉是有颜色的,再到冷子兴的讲述,说贾宝玉出生时,“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颜色这就出来了,再到后来薛宝钗仔细端详这块玉,“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颜色就更真切了。

玉中的极品是羊脂白玉,补天石变成的玉,是五彩斑斓的,其实就是有杂质有瑕疵的玉,当然,杂质和瑕疵并不意味着不珍贵,这块有杂质的玉,是上等的玛瑙、翡翠,在人世间,它依然可以价值连城。

好了,我们看看贾宝玉是怎么出场的:“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把其他字眼拿掉,单独保留颜色,那就是“紫金,金,大红,五彩,石青,青”,绝对的五彩斑斓,绝对的糖果色、撞色,大概除了贾宝玉之外,只有Lady Gaga才能hold得住这样的配色。贾宝玉的衣着配色,呼应了他的本质,一块玛瑙、翡翠,即有杂质的玉,杂质改变了玉的质地,但是,杂质本身并不见得就是坏的,它赋予了本体另外一种性质。

贾宝玉出场的精彩还在于,他刚刚露面,马上又换了装束:“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当然,换装后颜色略有不同,但依然是糖果色的杀马特。

羊脂白玉,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颜色质地都一样。玛瑙、翡翠就不一样了,转个角度,颜色会有不同。

贾宝玉一次出场、两次着装,呼应了玛瑙、翡翠在不同角度下,显现不同颜色这一特性。以后,贾宝玉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以至于人们对他有不同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对此的呼应。

然并卵,林黛玉贾宝玉初次见面的时候,相貌和衣着都不是重点。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9:45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三回(2)

这一回,林黛玉贾宝玉第一次相见。在说到他们的相见之前,先梳理一下他们的身世。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可是绛珠草太虚幻,是否有更通俗的一种植物来对应?林黛玉初次到贾府,大家就看出她有先天不足的虚弱,嘘寒问暖之后,问她吃什么药,她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好吧,你爱吃人参,那就人参吧。

曹雪芹当然有中医的根底,但他一定不会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用死、用烂,人参,是用来呼应林黛玉前世的。

首先,人参是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人参的别称有地精、神草、百草之王等等。绛珠草要神瑛侍者天天灌溉,才能久延岁月,与人参的习性相近;久延岁月之后,又得天地精华,“得换人形”,传说中,千年人参吸取天地精华之后,会变成小孩,到处跑。

其次,绛珠草,绛珠是红色的珠子,草是草------不要在心里骂“废话”,我记得老师教过,这叫排比------。人参的果实,就是鲜红色、圆溜溜的小果实,活脱脱的绛珠草。

最后,我相信,曹雪芹的笔端是很狡猾的,十八般武艺他不挑,非挑个什么人参养荣丸给林黛玉吃。为什么是人参?元芳,你怎么看?绛珠草在仙界修炼不足,“仅修成个女体”,注意,是“仅”;来到人间,自然就先天不足,既然前世是人参,投胎到人间后,以人参来补先天不足,也就合情合理了。

从后文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对四季变换很敏感,春分秋分的时候咳嗽最厉害。植物当中,草本植物对季节变换最为敏感,春天发芽,秋天枯叶。林黛玉对季节的敏感,正好呼应着绛珠草对季节的敏感。

再说一下贾宝玉。女娲炼补天石的传说,说得很清楚,是五色石。红楼梦借用这个传说的时候,一开始没有明说补天石的颜色,经那僧“大展幻术”,“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这块美玉是有颜色的,再到冷子兴的讲述,说贾宝玉出生时,“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颜色这就出来了,再到后来薛宝钗仔细端详这块玉,“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颜色就更真切了。

玉中的极品是羊脂白玉,补天石变成的玉,是五彩斑斓的,其实就是有杂质有瑕疵的玉,当然,杂质和瑕疵并不意味着不珍贵,这块有杂质的玉,是上等的玛瑙、翡翠,在人世间,它依然可以价值连城。

好了,我们看看贾宝玉是怎么出场的:“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把其他字眼拿掉,单独保留颜色,那就是“紫金,金,大红,五彩,石青,青”,绝对的五彩斑斓,绝对的糖果色、撞色,大概除了贾宝玉之外,只有Lady Gaga才能hold得住这样的配色。贾宝玉的衣着配色,呼应了他的本质,一块玛瑙、翡翠,即有杂质的玉,杂质改变了玉的质地,但是,杂质本身并不见得就是坏的,它赋予了本体另外一种性质。

贾宝玉出场的精彩还在于,他刚刚露面,马上又换了装束:“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当然,换装后颜色略有不同,但依然是糖果色的杀马特。

羊脂白玉,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颜色质地都一样。玛瑙、翡翠就不一样了,转个角度,颜色会有不同。

贾宝玉一次出场、两次着装,呼应了玛瑙、翡翠在不同角度下,显现不同颜色这一特性。以后,贾宝玉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以至于人们对他有不同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对此的呼应。

然并卵,林黛玉贾宝玉初次见面的时候,相貌和衣着都不是重点。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11-18 20:34 | 只看该作者
我去,这帖子非得耐下心来才看得进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20:51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三回(2)

这一回,林黛玉贾宝玉第一次相见。在说到他们的相见之前,先梳理一下他们的身世。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可是绛珠草太虚幻,是否有更通俗的一种植物来对应?林黛玉初次到贾府,大家就看出她有先天不足的虚弱,嘘寒问暖之后,问她吃什么药,她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好吧,你爱吃人参,那就人参吧。

曹雪芹当然有中医的根底,但他一定不会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用死、用烂,人参,是用来呼应林黛玉前世的。

首先,人参是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人参的别称有地精、神草、百草之王等等。绛珠草要神瑛侍者天天灌溉,才能久延岁月,与人参的习性相近;久延岁月之后,又得天地精华,“得换人形”,传说中,千年人参吸取天地精华之后,会变成小孩,到处跑。

其次,绛珠草,绛珠是红色的珠子,草是草------不要在心里骂“废话”,我记得老师教过,这叫排比------。人参的果实,就是鲜红色、圆溜溜的小果实,活脱脱的绛珠草。

最后,我相信,曹雪芹的笔端是很狡猾的,十八般武艺他不挑,非挑个什么人参养荣丸给林黛玉吃。为什么是人参?元芳,你怎么看?绛珠草在仙界修炼不足,“仅修成个女体”,注意,是“仅”;来到人间,自然就先天不足,既然前世是人参,投胎到人间后,以人参来补先天不足,也就合情合理了。

从后文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对四季变换很敏感,春分秋分的时候咳嗽最厉害。植物当中,草本植物对季节变换最为敏感,春天发芽,秋天枯叶。林黛玉对季节的敏感,正好呼应着绛珠草对季节的敏感。

再说一下贾宝玉。女娲炼补天石的传说,说得很清楚,是五色石。红楼梦借用这个传说的时候,一开始没有明说补天石的颜色,经那僧“大展幻术”,“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这块美玉是有颜色的,再到冷子兴的讲述,说贾宝玉出生时,“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颜色这就出来了,再到后来薛宝钗仔细端详这块玉,“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颜色就更真切了。

玉中的极品是羊脂白玉,补天石变成的玉,是五彩斑斓的,其实就是有杂质有瑕疵的玉,当然,杂质和瑕疵并不意味着不珍贵,这块有杂质的玉,是上等的玛瑙、翡翠,在人世间,它依然可以价值连城。

好了,我们看看贾宝玉是怎么出场的:“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把其他字眼拿掉,单独保留颜色,那就是“紫金,金,大红,五彩,石青,青”,绝对的五彩斑斓,绝对的糖果色、撞色,大概除了贾宝玉之外,只有Lady Gaga才能hold得住这样的配色。贾宝玉的衣着配色,呼应了他的本质,一块玛瑙、翡翠,即有杂质的玉,杂质改变了玉的质地,但是,杂质本身并不见得就是坏的,它赋予了本体另外一种性质。

贾宝玉出场的精彩还在于,他刚刚露面,马上又换了装束:“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当然,换装后颜色略有不同,但依然是糖果色的杀马特。

羊脂白玉,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颜色质地都一样。玛瑙、翡翠就不一样了,转个角度,颜色会有不同。

贾宝玉一次出场、两次着装,呼应了玛瑙、翡翠在不同角度下,显现不同颜色这一特性。以后,贾宝玉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以至于人们对他有不同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对此的呼应。

然并卵,林黛玉贾宝玉初次见面的时候,相貌和衣着都不是重点。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11-20 09: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只是第三回(二)怎么发了这么多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0:07 | 只看该作者
梵高先生 发表于 2015-11-20 09:22
写的真好。只是第三回(二)怎么发了这么多遍~

回复需要审核,以为没发出去,所以就连发了几次。结果审核完后,还真的就连发了几次。{:soso_e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11-21 07: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6:54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三回(3)

我们先看看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是怎样的。

衣着的印象之前已经说过,说实话,五颜六色的这么一个大活人出现在眼前,衣着再怎么不是重点,也不可能视而不见,说完衣着的印象之后,马上就写到,“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即使在换了衣服之后,还是顺了一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再来看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用林黛玉的眼睛看贾宝玉,看见的是眉毛,是眼睛,以及眉眼之间传达的感觉。

用贾宝玉的眼睛看林黛玉,看见的是眉毛,是眼睛,以及眉眼之间传达的感觉。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一个词,眉目传情。他们第一眼见到对方,心底都为之一动。所动的情,远远多于对彼此衣着相貌的视觉刺激。

不过,他们心底所动的情,又各自稍微有所不同。

林黛玉见到贾宝玉,实际上是跨越不知几世的轮回之后,绛珠草在人世间再次见到神瑛侍者,前世的深情,还泪的心愿,使她在见到他之后,心里猛的一颤。“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吃一大惊”,写的是绛珠草对神瑛侍者刻骨铭心的深情,跨越时空之后,依然如此强烈。“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表面看,这句话表达的是不确定,其实,这种不确定,正好是前世深情的表现。这个人,她苦等了几个轮回,此刻就在眼前,叫她怎么肯轻易相信?

如果有一天,我刮发票兑奖,发现中了5块钱,大概不会怀疑真假,也不会怀疑到底是不是做梦;如果发现中了500万,大概会先揉一揉眼睛,没看错吧?然后再掐自己一把,不是做梦吧?

贾宝玉见到林黛玉,“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很轻松,没有太多的震撼和惊喜,“曾见过”,再次相见而已。人世间的贾宝玉,借的是神瑛侍者的容貌,他的灵魂,是那块多余的补天石。补天石对绛珠草,并没有什么感情,他们的缘分,仅仅是在警幻仙姑处挂号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所以在人世间,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贾宝玉只是笑笑,说了句“曾见过的”。

对那块多余的补天石而言,他跟绛珠草,在酒店大堂同时check in,打过照面。晚上在酒吧喝酒,又碰到了。原来他们来参加同一个Party。Party主人要介绍他们认识的时候,石头说,哦,这个妹纸我见过的。可是,这个石头他不知道,他来参加Party之前去韩国整容,把自己整成了绛珠草小学的时候就暗恋的男神,更悲催的是,绛珠草依然爱慕着她的男神,她一下子就粘上他了。

所以,贾宝玉见到林黛玉,心情跟刮发票中了5块钱一样高兴;而林黛玉见到贾宝玉,心情跟中了500万一样复杂,激动之余,也犯嘀咕,不是真的吧?

呵呵,疯狂的石头!这比那部同名字的电影好玩多了!

当然,红楼梦的故事不会这么狗血。

石头和绛珠草没有前世的恩怨。可是石头知道,他到人世间,只为了红尘历练,体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包括绛珠草对他所依附的那个神瑛侍者的幻象,所付出的一生的深情和眼泪。如果说石头对绛珠草有感情,这感情,一开始,是欣赏,是同情,是悲悯。

之后的长期相处,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是互相有了默契和深情。这里要呼应一下第一回曹雪芹讲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并不是一见钟情,他们的深情,是在长期相处中建立的。

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从第一面起,就没有详细的相貌描述,以后也没有,在他眼中,或者说在他心中,林黛玉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

他们的感情,在精神世界里升华。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6:54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三回(4)

总的来说,第三回还是以曹雪芹的口吻在讲述故事,作为曾经的贵族世家,曹雪芹不经意间,在第三回透露了贵族世家的修养,和精致。

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是,不妨让我们仔细瞅一瞅,看看能观察到什么样的斑点。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绘了不同背景的贵族世家,我们可以跟随故事情节发展,慢慢体验。先看看曹雪芹如何交代钟鼎书香的贵族世家,这样的贵族世家,身上会有什么样的品质。

钟鼎书香的贵族世家,是借由林如海来展示的。

第三回一开始,贾雨村听了冷子兴的建议,找林如海求门路。林如海面对窘迫的贾雨村,在语言上非常的谦虚,处处体谅贾雨村,照顾贾雨村的尊严。本来贾雨村有求于他,可是经他一席话,变成了他有求于贾雨村,所有人情和打点,都在贾雨村开口之前,替他想好,并安排好。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曹雪芹在这里透露,书香贵族的高贵源于内心的仁。如果贾雨村先开口求人,难免尴尬、窘迫,林如海设身处地为贾雨村着想,以自己的谦虚,以放下自己身段的方式,化解了贾雨村的尴尬和窘迫。帮助别人,却不让对方难堪,这是贵族世家的修养。贵族世家的尊严,源于他能够给予别人尊严。

当然,书香贵族有对美的品味和追求,包括对语言美的讲究,对语言优雅的讲究。我们现在看林如海对贾雨村说的那番话,会觉得太文绉绉,但是,如果我们置身于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里,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这番话是文雅的,是礼貌的。语言也可以成为奢侈品,优雅到极致的语言,本身就是奢侈品。

曹雪芹可以写出极优雅的对话,他本身有优雅的品质和修养;也可以写泼妇骂街,他有生活在贫民窟的经历;他可以写青春的纯真,他对青春有最深刻的眷恋;他也可以写狡黠,他对世事有锐利的洞察。

在曹雪芹的笔下,没有正面描写林如海的内心活动,没有对贾雨村的不屑,只有“如海道”,“如海笑道”,以及“如海乃说”。再看看林如海面前的贾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最后“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

补天石在人世间,对所有生命都心怀悲悯。卑微的人,也有命运里的无奈。

回到钟鼎书香。这种贵族世家的品质,是需要沉淀和积累的。

林如海的身世,在第二回有交代,“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连续五代的富贵,才沉淀出林如海的钟鼎书香贵族世家品质。

再写贵族世家的精致,这种精致是借着林黛玉的眼睛,透过贾府来展示的。

贾府的屋院、家具和摆设,曹雪芹有很细致的描写。

有两个细节。

第一,写贾府的富贵,并不是写深宅大院有多新,而是写它有多旧。“荣禧堂”大匾上“书赐荣国公贾源”,暗示贾家的住宅有将近百年历史。经历过时间沉淀的富贵,是真正的富贵。

第二,林黛玉到了王夫人的起居室,看到了“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半旧的弹墨椅袱”。连着三个“半旧”,写出了贾家经过时间洗礼后的富贵。“半旧”不是说贾府用不起新的,一方面,说明这几件东西是精致而珍贵的,值得长久使用,另一方面,也在暗示王夫人,或者暗示贾政,是懂得珍惜的人,珍惜精品,珍惜福分,珍惜尊贵。

贵族世家的贵族精神,是一代一代的积累传承下来的,既有物质财富的积累传承,也有文化家风的传承。对富贵的炫耀,上几代人已经完成,炫耀所带来的满足感和优越感,在代代相传之后,逐渐转为内敛。大概这样才能称得上贵族。

王羲之出身贵族,王家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贵族之一。世人记住了王羲之,并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他的气质。

近代的一个贵族,叶企孙先生,内敛不张扬。他的弟子们都是大师:杨振宁、李政道、钱伟长、钱三强、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等。叶先生是大师中的大师。

随着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大师,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连培养大师的土壤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管中窥豹,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豹子,说不定只是一只体型比较大的斑点狗。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11-22 11:03 | 只看该作者
认真拜读了,这是写论文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11-22 17:40 | 只看该作者
兄可以一个帖子连续更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36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第四回(1)

第四回是一个过渡。

相对于京城和应天府之间的空间,贾府是个小空间,在这个小空间精雕细琢之后,马上转换到一个大空间,在一个大空间里讲故事。

在这个大空间把故事讲完之后,又带回到贾府,不过,回去之后,镜头对准的是宁国府。所以,如果把前第三回和后第五回,这三回串起来看的话,空间感是这样的:林黛玉进贾府,用微距镜头在贾府兜了一圈,然后切换广角镜,切换镜头的时候,顺带介绍了一下李纨的家族背景,然后冯渊、甄英莲、薛蟠、拐子、门子、若干人等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把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讲完以后,镜头随着一封书信飘到贾府,然后一收,屏幕一黑,再叮咣一声,宁国府大门开了,会芳园里梅花盛开。

这种场景来回切换的画面,让我想起初中做过的一道数学题,说小明带着心爱的小狗阿花去野餐,阿花调皮走得快,到了池塘边回头一看小明还在后头,立马返回,遇到小明之后,又兴冲冲往前跑,然后又回来,然后又往前跑,然后又回来,然后又往前跑……

终于,他们都到了池塘边!好,辣摸,问题来了!小明中午吃什么?!

薛蟠就是那只到处乱跑的小狗阿花,没有约束,没有目标。

最早,是从语文课本里,读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片段,那个时候觉得薛蟠真是坏透了,之后读红楼梦,觉得薛蟠真是糟糕,再后来,觉得薛蟠真是可怜。关于薛蟠的可怜,红楼梦字面上虽然只是轻轻一点,但是,却很沉重。“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幼年丧父”,寡母“溺爱纵容”。基本上,薛蟠的人生基调是悲剧,所谓悲剧,就是把原本美好的事物,无情地破坏掉。

薛蟠的生命原本是美好的,是“书香继世之家”,可是,被命运破坏掉了,幼年丧父和寡母的溺爱纵容,使他只继承到物质财富,构成贵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修养,由于幼年丧父,没能够延续传承下来。在曹雪芹所处的父权社会,父亲的角色,对于支撑家族,和延续家族,都至关重要,父权被赋予家族责任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威。薛蟠的悲剧在于他失去了受管教的机会,失去了成为谦谦君子的机会,而成了一个泼皮无赖,作践了他的富贵家族。

如果红楼梦带有曹雪芹的强烈忏悔,也许,冥冥中,曹雪芹觉得自己的一生也带着薛蟠的影子。薛蟠的形象太栩栩如生,曹雪芹是花了精力来塑造这个人物的,他在这个人物身上是倾注了感情的。

薛蟠身上有一股戾气,在他的认知里,没有什么所谓的道德和法律,以至于“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他缺少对美的欣赏,特别是人身上的美,包括外貌的美和人性的美,取而代之的是,他见到美,就想占有,占有不到,就要破坏,他很难安静地在一旁欣赏、赞美。

比如在这一回,他见到甄英莲很漂亮,于是就花钱买了下来,他几乎做不到只是欣赏甄英莲的美而不去占有她,如果甄英莲和冯渊在一起了,有可能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成就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可是,薛蟠少了欣赏这种美的能力;以后他碰到柳湘莲,也是这种表现;面对大家对贾宝玉的宠爱,他也曾一时冲动要去拼命。

可是,薛蟠身上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对妈妈还是尊敬的,和妈妈争论去哪里住的时候,“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来。”;他生日收到大西瓜、暹罗烤猪等等的时候,会特意叫贾宝玉来分享;他在场面混乱的时候会细心保护他妹妹薛宝钗。

刚刚提到甄英莲和冯渊,他们的缘分,是一段孽缘,这是红楼梦透露的婚姻爱情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11-28 07:38 , Processed in 0.183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