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瓷漆鋼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2 2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如同許多偉大的發現﹐生漆的用途在首次被發現前﹐一直籠罩在迷霧中至少長達五百年之久。對史前的日本人來說﹐漆樹的毒汁在合適的條件下﹐能夠轉變為無毒而耐久的表面塗料這一發現是多麼的神奇﹗最近的考古成果顯示﹐史前日本人很快就摸索出如何賦予這一發現更多應用。公元十世紀時﹐生漆的應用不僅廣泛傳播﹐而且還出現了大量的生漆技藝和處理方式。隨後興起的各種複雜技術﹐例如顏料﹑金屬粉﹑鑲嵌的使用﹐使得生漆的應用在Edo時代晚期(1780 - 1868) 進入巔峰狀態。過貴族生活的統治階層的武士們需要各種高級瓷漆物品﹐或作為陳設﹐或作為禮品﹐從郡主們的轎子﹑武器到底層武士的腰帶上的飾物﹑劍鞘等﹐林林總總。富有的商人們也是瓷漆製品的大買主。瓷漆工匠製造出各種傢具﹑盒子﹑器皿﹑隨身小袋子﹑婦女的頭飾﹑折扇﹑和可攜帶的筆盒。除了赤貧階層﹐幾乎任何人都能買得到這些瓷漆制品。</p><p>日本瓷漆製品在16世紀晚期引起了歐洲人的注意﹐儘管日本在那時還處於封閉狀態﹐瓷漆製品還是通過荷蘭商人逐漸滲入了西方世界。這種興趣的第二次浪潮出現在幕府時代末期並持續到明治時代(1868-1912)。 古老的封建社會的解體﹐使得西方人能以驚人的低價買到大量的瓷漆物品﹐房屋裝飾品﹐所謂的古董就這樣突然間過時了。</p><p>儘管高級瓷漆製品﹑祭祀或日常器皿在1900後仍有生產﹐而個人服飾品的生產卻因明治晚期和Taisho 時期西裝的出現而急劇減少。若沒有Ryosuke Namiki (人名)這位天才﹐腰帶佩件﹑懸垂飾物﹑隨身小袋子這類的瓷漆裝飾品恐怕早已銷聲匿跡。</p><p>Namiki (1880-1954) 創造了一種新的瓷漆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將美觀和功能性完美融合在一種高度個人化和便於攜帶的工具 - 鋼筆中。 </p><p>上個世紀末﹐Namiki 曾是一艘商船的總工程師﹐而後又在一所大學任教。憑藉才思敏捷的頭腦﹐他在1909年發明了擁有專利權的不堵塞繪圖筆﹐那之後不久﹐他又開始改進自來水鋼筆。他的第一步是開發一種黃﹑白合金的筆尖﹐專門用以書寫日本文字。 </p><p>1915年﹐他結束了教學生涯﹐開始與幾個朋友合作。1916年﹐第一個Namiki 金筆尖問世﹐兩年後﹐Namiki 製造有限公司成立。 </p><p>那時﹐大多數鋼筆筆身的原材料是一種被稱作硬化橡皮的硫磺和橡膠的化合物。這種原材料產生于19世紀中的英國﹐原本叫做“硬橡膠”﹐是黑檀木的經濟型替代品﹐且持久耐磨。由于可塑性強﹐硬化橡皮被廣泛應用于畫框﹑喪禮首飾﹑手柄﹑及一些醫療和繪圖設備的製造﹐並也很快成為製造鋼筆筆體的標準原材料。可是這種原材料黑色有光澤的表面會因為日照或其它原因變成棕色﹐並且黯淡無光。</p><p>1925年﹐Namiki 開發出另一項專利工藝流程﹕"laccanite" ﹐將生漆加在基礎的硬化橡膠化合物中。這種工藝流程製造出的鋼筆筆體表面能永遠保持那種有光澤的黑色﹐不會退色﹐不怕刮擦。許多公司曾試圖買下這一非同尋常的發明的專利﹐但都以失敗告終。</p><p>由于信守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客戶服務這一準則﹐Namiki 在日本非常成功。但是由于面臨類似產品的激烈競爭﹐它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銷售業績卻平平。</p><p>Namiki 知道公司需要一款與它的競爭產品截然不同的鋼筆﹐這將是個兩難局面。對將生漆和硬化橡皮混合的最初研究﹐給如何解決這個兩難局面提供了答案。該公司意識到除了生產保持永久光澤的鋼筆筆體外﹐它還可以嘗試將瓷漆裝飾與古老的makie (日語﹐一種用金﹑銀紛繪畫的技術)相結合。 </p><p>象過去的那些瓷漆製品一樣﹐Namiki 鋼筆擁有一流的質量﹐能夠抵禦潮濕﹑鹽水﹑酒精的滲透﹐並且裝飾種類繁多。無疑﹐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給狹小的筆管和筆帽面找到一種統一和諧又引人注目的設計圖案。瓷漆行業的工藝分為三個層次﹐先是工匠們準備基本原材料﹐然後由另一些工匠處理瓷漆表面﹐最後的 ﹐也是最高層次的工作由裝飾工藝師來完成。只有這些裝飾工藝師真正在鋼筆上工作。</p><p>由于生漆和硬化橡膠的混合物表面堅硬而光滑﹐因此可以省去許多象製作腰帶懸垂飾物那樣的木質瓷漆製品的準備工作。經過前期準備後﹐鋼筆的胚胎上用生漆層層塗過﹐為之後的裝飾打底。鋼筆表面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裝飾技術處理﹐包括純黑色裝飾﹐和那些通過在潮濕的生漆表面撒上各種顏色的金屬細片而產生的變幻萬千的圖案。工藝流程的每一步中﹐薄薄的一層生漆都會在潮濕的環境下徹底晾干﹐然後用特制的木炭塊拋光。如此反復重複﹐直至出現那種深遠的感覺和達到或細致﹐或堅實的設計意圖。在上述過程中﹐切片的錫箔或貝殼會被添加到背景中去。</p><p>整個工藝流程中最為關鍵的是完成設計圖案﹐這也是對裝飾工藝師技藝的最大考驗。難的不是如何握住那麼小的一件物品﹐而是如何在一次只能看到三分之一的表面上創造出完美的和諧。</p><p>轉移事先畫好的圖案是通過用生漆在紙上重新勾畫圖案的線條和形狀﹐然後輕而均勻地將紙按到物品上完成的。</p><p>有些鋼筆採用層層上色﹐撒金屬粉或貝殼粉的togidashi 技術﹐創造出光滑的效果﹐然後塗上黑漆﹐最後細心打磨表面﹐直到隱藏在黑漆之下的圖案顯現出來。 </p><p>無論圖案立體程度的高低﹐所有makie作品都採用上述基本技術。如果是takamakie (日語﹐意為高立體度的撒金屬粉工藝)﹐就需要上四﹑五層﹐甚至更多的金屬粉。一般用石膏粉做出凸起處﹐然後用刷子塗上攪拌均勻的生漆。上最後一層色的原料可以是bengara (日語﹐意為氧化鐵的細粉)﹐或是生漆與一些顏料的混合物。細微的透視效果則通過上色的不同濃度來獲得。</p><p>用貓毛或鼠毛刷就可以繪出細如發似的線條。有時用調和了顏料的生漆繪出圖案中的需要對比或強調的部份。上色﹑修補﹑ 拋光﹐這種痛苦的重複性工作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 </p><p>Namiki 鋼筆的裝飾設計意圖大多來源于自然界﹐圖案的組合及象征意義與幾個世紀前的藝術品中常見的那些別無二致。腰帶懸垂飾物上經常出現的圖案有傳奇故事﹐歷史場景﹐和古代日本的日常生活。龍﹐以及其它一些神話中的怪獸﹐也比較常見。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日本人製造迎合西方品味的藝術品已經有六十年之久﹐並因此充分了解那些最能吸引外國買主的本國傳統主題。 </p><p>為了打開海外市場﹐Namiki 與諸如Koho Iida﹑Shogo Iijima 這樣的傑出makie工匠師合作﹐並聽取東京藝術學校(Tokyo Fine Arts School) 的Shisui Rokkaku 教授的建議。他們生產出了一系列精彩的樣品鋼筆。1925年﹐Ryosuke Namiki 和他的搭檔 Masao Wada 帶這些樣品鋼筆開始了他們在歐洲﹑美國和中國的漫長的推廣之旅。 </p><p>推廣獲得最初成功後﹐Namiki 在1926年分別在倫敦﹑紐約和遠東地區設立了代表處。隨這些代表處的成立﹐再加上強大的廣告宣傳﹐訂單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入。Namiki 的新客戶中有紐約的Tiffany﹐巴黎的Cartier﹐和倫敦的Asprey。那時Asprey的一本宣傳冊上有一頁精美廣告特別介紹一支華美的採用撒粉工藝﹐高度立體圖案的鋼筆。鋼筆表面繪有著名的Miyajima 神社的神龕﹐以及細節逼真的週邊風景。 </p><p>Rokkaku 教授向Namiki 推薦了他得意門生﹐Gonroku Matsuda (後來成為日本活的國寶)﹐ 管理鋼筆製造。當時只有30歲的Matsuda 已經是業界大師級人物了。他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Namiki 的工藝師們﹐並鼓勵他們繼續探索﹔他設計並製造樣品供工藝師們模仿﹐並為Namiki 提供了多年的顧問服務。 據稱﹐Matsuda 親手製造的鋼筆如今僅存一支。這支鋼筆是精細切割的aogai 貝殼﹐togidashi 以及makie 技術的完美結合﹐繪有傳統劇“Momijigari”中的魔鬼面具和斗篷的複雜圖案。</p><p>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英國﹐Alfred Dunhill 公司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煙斗﹑其它香煙用品﹑鋼筆和最精緻的高級消費品的承造商。因為在倫敦和巴黎的著名地段銷售產品﹐Dunhill 的品牌已成為質量的代名詞。</p><p>該公司在巴黎的總經理﹐Clement Court﹐一直對亞洲藝術﹐尤其是日本藝術情有獨鐘。1927年﹐Namiki 的海外代表﹐Setsuji Wada﹐說服Dunhill 試銷makie 鋼筆。 Wada 和Court 在那一年經介紹互相認識。Court 為Namiki 的產品深深吸引﹐並立即決定讓巴黎的分店進口Namiki 鋼筆和其它一些瓷漆物品。這些進口瓷漆工藝品用 “Dunhill-Namiki”的品牌出售。從此﹐兩家公司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係。由于Court 與Namiki 的良好生意關係﹐Namiki 公司在1929年授與Dunhill 海外獨家代理權﹐在海外銷售其鋼筆和鉛筆。那時﹐Dunhill 的零售網已遍及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的黃金地點。 </p><p>1929年Dunhill 的鋼筆產品冊上出現的第一款鋼筆被熱情而精確地稱作“瓷漆藝術的凱旋”。它繪一艘旒旗飛舞﹐迎風破浪的古老中國船。鋼筆集各種瓷漆技藝于一身﹐並帶有些許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雖然有些鋼筆被列入公司產品冊﹐但還有許多精美的鋼筆只單獨為客戶定制。</p><p>Court 成為了Wada 任何時候都可登門拜訪的親密朋友﹐甚至在他1930年前往日本﹐進一步加深Namiki﹐ Dunhill 兩家公司關係時﹐就下榻Wada 家中。那時﹐Court 參觀了東京﹑京都的瓷漆坊﹐工藝師們的精湛技藝及瓷漆鋼筆的優良質量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正是這些帶來了Namiki 的成功﹐並指出﹐儘管世界上存在許多高級鋼筆製造商﹐Namiki 公司卻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他真誠地鼓勵Namiki 公司繼續追求這種高超現代技術與古老而優秀的藝術相結合的風格。</p><p>Court 的日本之行最終使得Dunhill 公司 在1930年獲得了Namiki 鋼筆和其它產品的全球分銷權。 </p><p>從日本歸來﹐Court 帶回了一扇具有大膽的表現力的雙面立式大屏風(日語叫做“tsuitate” )。這扇屏風是Namiki 的首席瓷漆工藝師﹕Seishou (Seizo Katsuta) 的作品。以雕塑般的立體makie 手法在一扇厚重的銅屏風上完成的這件作品﹐展現了一條龍躍出海面﹐飛騰上天時那驚心動魄的力量。</p><p>那年的聖誕節﹐Dunhill 公司的禮品目錄上列出了Dunhill-Namiki 品牌系列瓷漆鋼筆﹐並由此產生了新的營銷模式和古老藝術傳統的最成功的結合。 </p><p>由Dunhill 經銷的鋼筆根據質量和裝飾分為四個級別﹐A 級意味頂尖產品。A 級產品為Dunhill 公司的精選主顧﹐例如﹕皇家成員﹐上流社會人士﹐以及藝術﹐戲劇和電影界的精英人物﹐特別製作。</p><p>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這一成功的合作關係﹐但是自1940年後﹐老的Namiki 公司仍生產了有限的一些“Pilot”品牌的鋼筆﹐其中的精品鋼筆可以與二十及三十年代的老牌Namiki 鋼筆媲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競爭者開始在日本生產makie 鋼筆﹐但是Namiki 仍然因其質量和工藝在市場上獨領風騷。因為Namiki 和Dunhill 的許多記錄在二次大戰期間丟失﹐因此我們無法精確說出那期間生產的A級鋼筆數量。但我們基本可以肯定Namiki 在1938年前僅生產了1500支A級鋼筆。在隨後的數年間﹐那其中的許多鋼筆磨損﹑毀壞﹐從而又減少了A級鋼筆的數量。相反﹐數萬枚高質量的腰帶懸垂飾物卻被保存了下來。當然還有許多較低級別的鋼筆被發現﹐但大多數我們知道的“珍寶鋼筆”都為私人擁有。</p><p>多年以來﹐瓷漆鋼筆的收藏者為數不多但非常投入﹐也就是在近十年間﹐鋼筆收藏才迅速盛行。如今在美國和歐洲的主要城市﹐至少每個月就有一些大型鋼筆展覽會在進行。英國的Bonhams 是收藏家鋼筆的一流拍賣行﹐自1989年來﹐它每年要舉辦四到六次拍賣活動。 </p><p>1990年﹐一支頂級Dunhill-Namiki 瓷漆 鋼筆能賣到3000英鎊﹐因為資訊貧乏或對這種人造工藝缺乏真正的了解。1990年之後﹐瓷漆鋼筆的價格持續緩慢上昇。2000年 12月8日﹐一支由工藝大師Shogo簽名﹐採用浮雕式makie 手法繪成的巨龍圖案的50號 Dunhill-Namiki 鋼筆﹐一箠定音﹐以165000英鎊的天價售出。今年的2月23日﹐另一支Dunhill-Namiki 鋼筆﹐有工藝師Kasui 簽名﹐繪有金魚圖案﹐以155000 英鎊的價格在拍賣行售出。對這些小小的工藝品日益增長的興趣和需求表明﹕鋼筆收藏的風潮還會持續。</p><p>一本我們期待已久的書﹐“Namiki: 日本鋼筆藝術”(Namiki: The Art of Japanese Pens﹐多倫多Pens Unlimited 公司2000年出版) ﹐首次涉獵日本瓷漆鋼筆這一領域﹐並激起了許多人對鋼筆收藏的興趣。這本書由兩位作者完成﹐他們分別是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遠東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s Far Eastern Department)的助理館長Julia Hutt﹐和古董鋼筆交易家Stephen Overbury。Hutt 女士在瓷漆藝術界享有權威聲譽﹐並就遠東藝術著述頗豐。Overbury 先生曾從事新聞記者職業﹐並因擁有豐富的鋼筆及收藏知識﹐而寫了不少這一領域的文章。 </p><p>在籌備階段﹐Overbury 先生獲得Pilot 鋼筆公司和Dunhill 公司的特別許可﹐從這兩家公司的檔案庫裡蒐集資料。世界各地的收藏者委託Overbury 將他們珍貴的鋼筆帶去倫敦﹐讓多次獲獎的攝影師Steve Crawley 拍攝他們的鋼筆和上面的題字。</p><p>這本書中有大量關於鋼筆公司歷史和瓷漆技術的很有價值的信息﹐並給收藏者們提供了許多有益建議。書中豐富的彩色圖片向我們展示了一些保存至今的﹐最精美的makie 鋼筆。</p><p>也許這本書中最有用的部份是那些關於Namiki 工藝師的簽名和印章(日語﹐kao) 的信息。準備這一部份不僅涉及大量的資料蒐集工作和從檔案中反復核對信息﹐而且還要找出閱讀每位工藝師簽名中的漢字(kanji) 的正確方法。此外﹐還得找出與這些藝名相對應的工藝師們的常用名。許多的簽名因為是手寫體﹐因此就更難辨認。但是﹐這些辛苦工作是有回報的﹐因為我們最終看到了那些簽名和印章的彙編。</p><p>隨出版的臨近﹐對這本書的興趣也日益高漲。Dunhill 公司大量預訂了這本書﹐要知道總印量不過2000冊﹐而且全部手工編號。拍賣行在書尚未問世時就開始將這本書列為參考書並引述其中內容。對這本書的期待本身就讓收藏者們抬高了拍賣價格。 </p><p>Alfred Dunhill 公司在1998年5月的芝加哥鋼筆展覽會上﹐為這本書舉辦了首發式﹐鋼筆收藏界人士開始預訂此書。由于關於簽名的那一部份工作的複雜性﹐這本書的印刷不得不推遲到1999年5月。但是﹐一經問世﹐此書便贏得了人們的關注和讚譽。 </p><p>從此﹐收藏者和交易人都能夠獨立研究並鑒定瓷漆鋼筆了。</p><p>許多腰帶懸垂飾物和其它瓷漆製品的收藏規則也可應用于鋼筆收藏。都需要尋找高超的手工藝﹐富有想象力和技巧嫻熟的藝術設計﹐以及良好的保存狀況。</p><p>並不是所有的makie 鋼筆都是傑作﹔並不是所有最好的鋼筆都有它們的工藝師的署名。就象收藏腰帶懸垂飾物和隨身掛件一樣﹐儘管物品的質量水準有所區別﹐你都可以從中找到擁有獨特設計圖案的樣品。最好的不成文規則就是﹕收藏那些對你“講述” 些什麼﹐那些引起你共鳴的藝術品。搜尋本身就富有刺激性﹕一些流失已久的罕見的鋼筆傑作可能隱藏在某些地方﹐在那裡你永遠不可能找到一件隨身掛件。</p><p>在1930年﹐Alfred Dunhill 就預言他經銷的瓷漆鋼筆將成為具高度收藏價值的藝術品。他的預言已經得到了驗證﹐甚至超出了當初他的想象極限。 </p><p><em>David Pepper 是一名加拿大藝術家。他專門從事博物館展覽的設計﹑實施﹐和雕塑﹑古董的修復工作。他從1958年開始收藏和研究日本工藝品﹐並寫了大量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他在安大略省﹐溫莎(Windsor, Ontario)的“Okame 日本古董店”建于1981年。 Pepper 先生喜愛自己在木頭或其它材料上雕刻﹐並已創造了許多面具和隨身掛件。他的許多作品為私人收藏。</em></p><p>作者﹕David Pepper</p><p>转自:<a href="http://www.vintagepens.net/">http://www.vintagepens.net</a></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2 20:52:14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2#
发表于 2006-2-23 09:3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繁体、小字、长文</font></p><p>[em06][em06][em06]</p>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2-26 05:34 , Processed in 0.133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