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ozartsq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趣的活塞上墨方式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4-23 22:16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7-4-23 22:10
墨胆是一次性的。针筒又不上台面的

当时我的笔上的都是鱼水红黑,这个墨也没有墨胆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4-24 0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eatles1 于 2017-4-24 01:48 编辑
sorymichael 发表于 2017-4-23 22:16
当时我的笔上的都是鱼水红黑,这个墨也没有墨胆卖啊

这是鱼水的问题不是转换器结构的问题。

转换器肯定比活塞先进+好用多了。   活塞是靠情怀取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4-24 08: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4-24 11:10 | 只看该作者
beatles1 发表于 2017-4-24 01:43
这是鱼水的问题不是转换器结构的问题。

转换器肯定比活塞先进+好用多了。   活塞是靠情怀取胜的。

其实我对活塞真没有什么情怀,从小用的都是上墨器钢笔,若说情怀也应该是对上墨器。。。之所以选择活塞笔就是因为活塞笔对墨水的适应性好,不过对于某些墨水难以避免染尖也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4-24 14:43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7-4-19 23:15
很聪明的设计,这个设计基本上是L5结构的改进,不过看起来,比L5的结构要更加可靠一点点,因为结构上比L5更 ...

不比L5可靠,因为在吸完墨水将里面的杆推回去的时候,如果不是示范笔透明笔杆,而是不透明的笔杆,操作有风险,可能将墨水也推出来,弄不好吸墨的过程弄脏手。可靠的设计应该是可以移植到不透明笔杆上,对外是黑箱操作才好。当然,L5那种设计也是只能是有缺陷,因为加墨水的时候要看到是否加满,所以这一点也是限制了它不能被移植到高端的主流型号上。而Namiki50号那种设计才是真正的可靠(相对而言的),因为不要求笔杆是透明的,并且很容易实现分仓处理,避免气压问题,结构简单容易清洗维护。如果一种上墨方式能被广泛使用,我觉得不应该对笔杆要求是必须透明的。过去主流的那些上墨方式,无论是滴入式,活塞,西华真空,派克真空,派克按压式,西华的潜艇,td,到现在的转换器,墨弹的设计都不要求笔杆是透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4-24 16: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ralfes 发表于 2017-4-24 14:43
不比L5可靠,因为在吸完墨水将里面的杆推回去的时候,如果不是示范笔透明笔杆,而是不透明的笔杆,操作有 ...

这个笔要实现完全靠手感操作也是做得到的,增加定位的结构就可以了。只是这么摸索着来显然不会很顺手,也就是不够“傻瓜”,所以依然不会是好使的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4-24 18:52 | 只看该作者
sorymichael 发表于 2017-4-24 11:10
其实我对活塞真没有什么情怀,从小用的都是上墨器钢笔,若说情怀也应该是对上墨器。。。之所以选择活塞笔 ...

活塞对墨水适应好从何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4-24 19:14 | 只看该作者
beatles1 发表于 2017-4-24 18:52
活塞对墨水适应好从何而来。

不会大半管墨粘在上面下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4-24 19:32 | 只看该作者
sorymichael 发表于 2017-4-23 22:16
当时我的笔上的都是鱼水红黑,这个墨也没有墨胆卖啊

这不是墨胆的问题啊。用针筒就不是正经用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4-24 19:35 | 只看该作者
ralfes 发表于 2017-4-24 14:43
不比L5可靠,因为在吸完墨水将里面的杆推回去的时候,如果不是示范笔透明笔杆,而是不透明的笔杆,操作有 ...

50号也不靠谱啊,那个东西正常使用的要求是,拧开那个活塞用,而不是拧开之后再闭合了用。那下面只能存一点点墨水,一页A4文稿纸都写不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7-4-24 19:47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7-4-24 19:32
这不是墨胆的问题啊。用针筒就不是正经用法啊。

确实不是墨胆的问题。可是我当时只爱鱼水红黑啊 不太想换墨水颜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7-4-24 20: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7-4-24 19:35
50号也不靠谱啊,那个东西正常使用的要求是,拧开那个活塞用,而不是拧开之后再闭合了用。那下面只能存一 ...

我常想,要是笔杆里面已经由于温差产生了高压,拧开尾帽那一刹那会不会直接变成喷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7-4-24 21:20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7-4-24 19:35
50号也不靠谱啊,那个东西正常使用的要求是,拧开那个活塞用,而不是拧开之后再闭合了用。那下面只能存一 ...

我指的是它那种结构真的要改装成带小储墨仓并不算太难,只要前面笔尖总成那个地方挖个洞,然后将堵油门的塞子做大一点,要实现1ml的使用容量没有太大的难度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7-4-24 21:21 | 只看该作者
Skull_Lord 发表于 2017-4-24 20:55
我常想,要是笔杆里面已经由于温差产生了高压,拧开尾帽那一刹那会不会直接变成喷水?

实际上就算有温差,要做到那瞬间马上喷水也是挺不容易的,可以拿L5测试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7-4-26 09:37 | 只看该作者
Skull_Lord 发表于 2017-4-24 20:55
我常想,要是笔杆里面已经由于温差产生了高压,拧开尾帽那一刹那会不会直接变成喷水?

不一定会喷出来,但是要很快速的流出来那是很容易达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7-4-26 09:40 | 只看该作者
ralfes 发表于 2017-4-24 21:20
我指的是它那种结构真的要改装成带小储墨仓并不算太难,只要前面笔尖总成那个地方挖个洞,然后将堵油门的 ...

你可以仔细看看50号的说明书。人家根本就没想过要这么做。根本就不是大小仓的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7-4-26 19:24 | 只看该作者
韦伯猫 发表于 2017-4-26 09:40
你可以仔细看看50号的说明书。人家根本就没想过要这么做。根本就不是大小仓的思路。

不用管思路。它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屁股连着一根杆,这根杆前面连着一个塞子,塞子平时在笔杆屁股拧上的时候是完全堵住笔握上的出墨口,所以要写字先拧开2mm让墨水流进去出墨口。而我说的是这个出墨口的空间只要做得足够大,塞子和出墨口的空间挖大一点,就可以实现大小仓。当然结构上并非和L5那种结构那样,因为毕竟橡胶的笔杆不好加工成那个样子。但是可以将小仓做在笔握里面。类似结构的钢笔我有2个,所以大概的结构是了解的,要改装其实也不是很困难的,比如将笔舌拔出来,截短几片麟片腾出一点空间存放小仓的墨水也是可以实现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7-4-26 20:19 | 只看该作者
ralfes 发表于 2017-4-26 19:24
不用管思路。它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屁股连着一根杆,这根杆前面连着一个塞子,塞子平时在笔杆屁股拧上的时 ...

这个出墨口的空间只要做得足够大,塞子和出墨口的空间挖大一点,就可以实现大小仓

这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人家没往这个方向想过。他们琢磨的根本就没想过做大小仓而已。

如果你要说,那个仓大一点,就更合理了。Ok,你说的没有问题,那么,既然为了更合理一点,为啥不能再合理一点?比如直接做成一个类似lamy 2000那样中间可以拧开分开但是后面是个完整的活塞储墨,或者,直接在后面做成一个最科学的转换器储墨呢?

人家根本就没考虑如何做的合理,考虑的仅仅是让这支笔似乎是一支纯手工笔而已。这样加工可以尽可能少用模具注塑的零件而已。
况且,如果按照你的这张图,那么LZ贴的这支笔就几乎就是这个结构的啊,人家明显结构上更加好玩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11-15 14:27 , Processed in 0.170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