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zsgjzx 于 2011-4-29 13:31 编辑
唐代,从中国的长安出发到天竺要走多远?绕来绕去来回大概有十多万里(五万多公里)。大概要走多久?像现在的旅行团那样走马观花可能会比较快,唐代的和尚玄奘不是去旅游,他算是去印度留学,所以花了十七年。 十七年,十多万里,长安,西域,天竺,这些概念随便哪个都可以拿出来讲个故事。合在一起,就有了唐代玄奘本人写的旅行笔记《大唐西域记》,有了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又有了现在的一本畅销书《玄奘西游记》,讲故事的人是钱文忠。 今年香港书展,钱文忠被邀请来当嘉宾,讲四川地震中的人文关怀。本版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对他做了专访。
《玄奘西游记》是本什么书?
《玄奘西游记》主要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重新讲述玄奘远赴印度求法的过程,中间又讲解了若干佛教知识。这类讲历史讲古籍却又不和武侠、玄幻沾边的书,在图书界很危险,危险程度就像马英九在政治圈形容自己是「不沾锅」一样。内地阅读人数那么多,这类古代文化的书通常每本只印几千册。但是,马英九竞选成功,《玄奘西游记》首印30万套,所以,什么事都有例外,真的是事在人为。 钱文忠是谁? 内地的知名网站豆瓣网很多喜欢读书看电影听唱片的人都会上去呼朋唤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专区,钱文忠也是讨论话题之一。记者在里面看到一个题目:「钱文忠是个牛人」。
牛,在内地的口语里意思是「很厉害」,相当于广东话的「劲」。牛人,就是很厉害的人。笔者先借用这个题目说说钱文忠。 钱文忠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这不算牛。他进北京大学读书,读的专业是「梵文巴利文」。梵文是什么我们有些概念,巴利文?我们大概就只能虚心地向Google老师请教了。 Google老师说:「巴利语是一种古代印度俗语,是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中期印度─雅利安语。佛陀时代通行于摩揭陀国,乃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使用的宗教语言。巴利文因写于公元前一世纪的斯里兰卡的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的《巴利三藏》而闻名于世。……」 钱文忠学的就是这个。他毕业后又在德国汉堡大学修习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这样的学术背景,很值得敬佩,因为这些是我们觉得很深奥但是绝对不会牺牲大好青春去学的东西,因为我们知道,学完以后,就算成绩很好,我们从此以后就算被这个世界忘掉了。除了在荷里活的《盗墓迷城》、《达芬奇口令》里或者日本漫画里有出场机会外,基本上就和从事谍报工作的情报员一样要隐姓埋名度过一生。 但,钱文忠活得很爽。他的《玄奘西游记》首印30万套,除了这本畅销书,他还出版了《瓦釜集》、《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巴利文讲稿》等书,复旦的学生说他喜欢抽雪茄,用万宝龙钢笔,开的是名车,他甚至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客座教授。 而且,他刚好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纪,42岁。 我们应当尊敬那些在今天这种世界还在修习冷僻的古典文化的人,古典文化看起来浪漫,修习的过程却很艰苦寂寞,而且很少得到现世的鼓励。他们像扎根很深的植物,给我们这个气温不断升高的世界以荫凉。如果这植物还生长得很开心,开出新鲜的花,结出解渴消乏的果,善莫大焉。钱文忠是不是个牛人?
「人红是非多」
有些国人有种喜好,觉得英雄就应该待在纪念碑里,孔子就应该坐在祭坛上。英雄做出不符合浮雕上的姿势,或者有人说一句「去圣乃得真孔子」,一定被骂。钱文忠当然不是英雄,也不神圣,但他作为一个「梵文巴利文、印度学」学者,一本《玄奘西游记》畅销后,被骂了。 本文前面提到的那篇《钱文忠是个牛人》就是一篇「讨钱檄文」。 文章作者列举了钱文忠的五条「罪」:「第一是钱照著书把梵文念错不少仍坦然自居梵文专家;第二是研究《大唐西域记》的真正专家、季羡林的得意弟子王邦维当前还活着的时候,钱非来通过这本书显示他的过人之处……第三是钱能对媒体自称是中国70岁以下唯一懂得梵文的人……第四是钱把在北大读两年本科之后去德国待两年成为博士候选人也作为吹嘘内容……修完本科学分,在西方大学里成为注册博士候选人很难么?第五是据说钱去复旦以后念了历史,或许他可以对那些只了解历史而不懂(梵文)的人展示梵文,然后对某些只明白梵文而不研究历史的人展示历史?」 其中,「钱对媒体自称是中国70岁以下唯一懂得梵文的人」这句话已经被证明有误解,媒体报道中并没有说是钱文忠本人的话。至于其它的四条「罪」,有网友逐条反驳,也有人淡淡回应了一句:「人红是非多」。 问钱文忠怎样看待这样的「批评」,他先说起老师季羡林:「季先生曾说过他自己的处世态度: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这样就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人,很厚。季先生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又厚又很单纯。能做到假话全不说,无论深浅,这个人都很纯净。」对网络上的批评,他说:「批评还是需要门槛的,知识的门槛。批评梵文,你得学会梵文。但现在批评已经没有门槛了,网络使人的傲慢得到了鼓励,使批评和意见不再需要负责任。」 他把《玄奘西游记》比喻成自己的一个小孩:「孩子脱离母体就有独立的生命。父母可以为他遮风挡雨,但是挡不住所有风雨。」 经典不会不好读 被骂的遭遇,钱文忠不是第一个,绝对也不是最后一个。在他前面,于丹讲《庄子》被「十博士」(十个博士联名出书)围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被骂玷污孔子,都是最近的例子。有的人很矛盾,恨国人不读传统经典,但当经典被用其它方式解读并引起普通人兴趣时又恨经典被「矮化」。 钱文忠说,其实经典不会不好读,因为里面有淋漓酣畅的元气。「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邱吉尔的《英语民族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都没有故作高深。在中国学术传统没被完全湮没之前,请问哪个学者不好读?」在他看来,那种淋漓酣畅的元气已经被阻塞了,「气被阻塞了就会长出各种瘤来,瘤,说是肉也是肉,但不能吃。现在的有些学术书,非常高深,也非常诘屈聱牙,甚至粗制滥造,不顾基本准则。」 对于中国是否已经开始出现学术书籍通俗化的趋势,他有些悲观。「我们对通俗的理解有偏差,其实通俗不是俗,而是通。现状却是,要么傲慢,要么插科打诨的戏说。本应该是谦卑,依然沿着学术的中道,但微微弯着腰,讲出一种态度,坚守自己的知识本位,对专业充满尊重,又考虑接受者。」 李零,是钱文忠眼里这类「坚守自己的知识本位,对专业充满尊重,又考虑接受者」的作者中的顶尖人物。
阅读和中产阶级
钱文忠来香港是参加书展的。他说香港根本不是文化沙漠,从书展来看,「香港七百万人口就有七十万人次来看书展,上海常住人口有两三千万,上海书展会有两三百万人次吗?阅读人口和人口是两个概念,阅读人口是和中产阶级相关的,在日本一本书卖几十万册是常见的。」 他一边说,一边取出在香港书展买的一本《摩西五经》,神秘兮兮地笑着给记者看,冯象翻译,牛津出版。印刷精美,但,内页版本倒了。这种书,是旧书商和藏书家眼中的宝,不知怎么被他淘到。 (摘自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