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的拿到了负压上墨版坛笔的先期量产版,这也是我最期待的坛笔了。某骨头玩笔的收集方向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结构,手上各种负压上墨的古董笔也有若干种了,所以就针对新坛笔的设计做一点评论吧。
首先,负压上墨从原理上说并不是什么新设计,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上墨方式。就某骨头所知,其起源最早能一直追溯到1905年,距今已经一百一十多年了,比犀飞利的侧拉杆上墨和派克的尾钮上墨还要古老。到1930年代,由于钢笔巨头之前的技术战打的热火朝天,新奇的上墨方式成了主战场之一,于是古老的负压上墨就被犀飞利、威尔永锋和康克林等厂家以各种改进版投入了竞争,在老国笔中也有仿制和改进的负压设计,可以说是流行一时了。等到一次性墨囊和可拆上墨器成为主流,负压上墨就在量产钢笔上变得罕见了,现在只剩以百乐和三文堂为代表的几家厂子还在生产少数几种负压笔款。
那么,这次的负压坛笔在上墨结构上是复刻了之前的哪一个笔款么?某骨头的观点是No。负压坛笔是参考了多种负压结构优点的新设计,所以称为“博采众长”也不为过。
首先是开箱。坛笔的包装没啥可说的,黑色硬纸盒内衬海绵,不过顶部也盖了一层薄海绵片,保护的相当完善。暴力快递不可不防啊。
笔帽是传统的旋帽,也是坛笔一贯的设计。笔帽开合只要旋转一周,而螺纹的起点有两个,这也是在古董钢笔上很传统的优良设计。旋帽本来就比插拔帽麻烦一点,如果拧开笔帽还要转好几圈那就太费事了。所以有些古董笔甚至做了3~4个起点的螺纹,开合只要转270度左右。某骨头对这个笔帽螺纹的设计还是挺满意的。
笔杆内部的下端是个平面,尾帽拧紧时主活塞和活塞杆末端的小塞子会共同封死下墨通道,保证不会由于气压或者温差变化导致墨水溢出。对容量较大的负压上墨来说,这是不得不防的事情。最早推出负压上墨的英国ONOTO就是以绝不漏墨为卖点的,同样是用了把活塞杆末端做成塞子的结构。相对的,要使用笔杆内的储墨进行大量书写的话,就要把尾帽拧松并拉出一点,让墨水能流下去。这点跟百乐和三文堂是一致的,多少麻烦了点。
不过坛笔在小塞子之前还有一点空间,可以认为是个0.1ml左右的小储墨区,里面储存的墨水已经可以写不少字了。所以对书写量小的现代人来说,平时完全可以只靠小储墨区的墨水写字,差不多用完以后再拧松尾帽放下去一些墨水,就像百利金L5系列这个怪胎那样子,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活塞片是碗状的,在活塞杆头部能前后活动1mm左右。当活塞上拉时,活塞片下移,露出与活塞杆之间的空隙,让墨水和空气能很容易的流到下方。而活塞下压时,活塞片上移,尾端面就跟活塞杆上的圆盘贴合形成气密。同时碗状活塞还会被下方较高的气压朝上和四周压紧,进一步加强了气密效果。碗状的活塞片设计可以说是直接延续了最古老的ONOTO负压活塞的思路,而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片上下移动来切换气密与否,某骨头则是最早在Esterbrook的Safari系列中见到过。
尾封是负压上墨最重要的部分。负压坛笔把它设计成了容易拆卸的螺纹固定,还在尾部螺纹上削出了两个平面,用扳手或者钳子就能轻松的拧动,不需要专拆。相信修过派克真空的应该都对那个不上专拆就要毁螺纹的尾部印象深刻吧?
而尾封的密封圈安装位置则又是延续了ONOTO的设计,平时活塞杆就把它撑紧了,不需要紧固件,也是非常好。不过某骨头这会儿还在上班,没法把尾封拧出来看看,有点可惜。
尾帽的固定方式就很像犀飞利的风格了,这个显然要靠专拆才能拧出来。不过如果是给笔杆内部上油这种一般维护,也不需要取下尾帽,所以对使用不会有多大的不良影响。当然日后还是要推出对应的维护工具才好吧。
负压坛笔空重接近24g,不戴帽则是不到17g,拿在手上还是挺有分量的,应该是笔杆厚实的关系。
吸清水测试结果如下,第一下由于笔内部都是干的,气密效果不太理想,所以上的比较少。第二下就达到大约2/3满了,还是很不错的。注意图片里某骨头是把笔舌和小储墨区的水全部吸干以后称的,也就是只显示笔杆内部吸进去的墨水量,大约有1.5ml。如果不吸掉笔舌的储墨,总量应该有2ml左右吧。对这个结果某骨头已经相当满意了。
至于试写,坛笔就是钢尖应有的那种硬滑的表现了,没啥可评论的。墨水用的是白金的铁盐墨水“森林黑”,下墨算是适中略偏充沛吧,不至于一笔过去水汪汪的半天不会干。
说了很多好的地方,问题当然也有。最大的一点是活塞和笔杆内径增大部分的间隙设计的可能有点太小了。在拧松尾帽以后,很容易出现活塞片一周都被墨水充满,成了一圈液封,主储墨区的墨水流不下去。也许用流动性特别好的墨水可以改善?不过出于不挑墨水的考虑,把笔杆下端的加粗部分内径加大一点,或者在这部分的内壁开一些浅的纵槽引导墨水流下会比较好吧。
另一个建议改进的是笔舌末端。现在这部分是一个圆柱形的凸起,开口在顶端。这样一来小储墨区的墨水用掉一多半就下不去了,而要排空墨水时也总会在凸起周围残留不少。如果能把笔舌末端去掉外包的透明塑料层,做成直接伸出在外,就像犀飞利潜艇的导墨条那样子,同时把底部做成略下凹的锥形,让墨水能聚集到中间,应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刚到手,只简单的试了试,所以只能做这样子的简评了。整体来说,负压坛笔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设计用心,做工也不含糊,可以说是博采众长的用心之作了。相信到正式上市的量产版,会比这一批先期量产版做的更加完美。某骨头很期待坛笔未来的发展。
PS:坛笔上双色尖啊!上华丽丽的双色金尖啊!/呐喊状 PPS:这次一早起来发现真空款售罄,负压款也只剩个位数了,手慢无伤不起啊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