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70|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想主义者的理想——赏玩Sheaffer’s Vac Fil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6-9-11 17:10 | 只看该作者
晕~!我地痞流氓一个,准备出掉大部分库存,购买一批军火,纠集一班弟兄,进行一场严肃的打劫。
2#
发表于 2006-9-11 17:23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楼主的库存,能否来点价格低点的,让我这样的没多少钱也能买来几支用用。呵呵。
3#
发表于 2006-9-11 18:10 | 只看该作者
<p>犀飞利太多的惊喜和谜团等着笔迷,笔尖倒是一贯的有意识偏硬,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习惯问题。不过我是真不喜欢犀飞利这种上水,不是不好,是太容易坏。</p>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8:2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图展5182</i>在2006-9-11 18:10:20的发言:</b><br/><p>犀飞利太多的惊喜和谜团等着笔迷,笔尖倒是一贯的有意识偏硬,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习惯问题。不过我是真不喜欢犀飞利这种上水,不是不好,是太容易坏。</p></div><p>呵呵,是啊,见过几支品相不好的,都被玩家改成Eyedrop了。</p>
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这个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p><p>我一直认为,犀飞利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勇敢、执着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以自由的意识形态存在于古董笔的世界中——从Vac Fil开始,到touchdown和snorkel,都向我们展示了Sheaffer将艺术与实用结合在一起的灵动智慧。<br/>无意中淘到一支Sheaffer's 真空,拿在手上看时已觉得很漂亮了,上水把玩后更发现其妙无穷,不忍独享,率性起笔一诌,谈谈犀飞利所追逐的梦想,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br/>首先,还是按惯例,来个举牌档案照,有点像电视剧里犯人入狱前手拿着一个牌子,背后是个高度尺的那种照片。</p><p></p><p><font color="#0909f7">一、独赏<br/></font>由外到内看吧,赛璐珞笔杆,绿条透明栅蓝纹,这是一张展示透明度的照片,可以看到中间的活塞。&nbsp;</p><p></p><p>旋开笔帽,Feathertouch 的5号尖,这种双色尖的布局一直延续到潜艇的萨拉托加。<br/><br/></p><p></p><p>也许和我的M800比起来,根本不算是一支大号,但和派克真空Major相比,还是不相伯仲的。<br/>&nbsp;</p><p></p><p>上水系统。字面上叫作sheaffer's Vac-fil,很容易跟Parker Vac混淆,我将会用专门的章节用于介绍两个真空的区别。这里仅仅看这支笔的本身。<br/>上墨时首先璇出笔尾,并把活塞拉起,然后压入,直至压到尽头时会感到活塞松脱和“嗒”的一声,此时笔尖继续浸在墨水瓶中数秒,即完成上墨<br/>从原理上看,活塞在压入时使笔杆自尾部开始形成一个真空负压区,活塞行程的尽头有一个比活塞壁稍宽一点的区域,活塞进入该区域后,大气压将墨水通过笔尖压入笔内,完成上墨</p><p><img title="Filler schematic" height="25" alt="Filler schematic" src="http://www.richardspens.com/images/ref_info/fillers/vacfil.gif" width="219" vspace="16"/></p><p><font color="#0909f7">二、比较</font></p><p>&nbsp;</p><p><br/>派克于犀飞利同叫真空系统,各自不同的原理决定了各自的特点<br/>1.从上墨过程看,犀飞利真空只需一次压入活塞,将笔尖浸泡在墨水中数秒,就可完成上墨。派克真空需要多次按压推杆。<br/>2.从作用机构看,犀飞利真空的运用活塞、推拉杆完成上墨,结构相对简单,派克真空的结构明显复杂了很多。<br/>3.从储墨空间看,犀飞利的储墨空间在理论上应比派克真空更大,派克真空受制于导墨管的长度限制,导墨管长度又必须不影响横隔膜机构的活动。<br/>4.从抗气压变化能力看,虽然没有做过两款真空上水笔在飞机上对抗气压变化的比较,仅仅从理论上推断:犀飞利真空完全是硬壁储墨结构,而派克真空由于横隔膜部分是用软囊制成,因此理论上犀飞利应该有更显著的抗气压变化能力。<br/>5.从组装难度看,犀飞利真空对尾部的密封要求非常高,还要保持一定的耐久性。派克在这方面更胜一筹,模块化的结构,有工具和适当的方法即可完成更换。<br/>另外,比较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犀飞利真空上墨时活塞只来回一次,理论上磨损比较小,应该适于长期使用。可当年犀飞利就是因为售后服务中频换更换活塞而不得不放弃真空系统,启用Touchdown,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材料科技还不发达的原因吧。</p><p><font color="#0909f7">三、结论:</font><br/>犀飞利真空的最大特点,就是明确了犀飞利的追求:力求用最简单、快捷、干净的方式完成上墨,从启用Vac-fil开始,犀飞利就对这种优雅的上墨方式情有独钟.拇指和中指负责夹握笔杆,食指向前一推,完成上墨。简单、优雅、完美的动作。后来的Touchdown也是这样的动作,潜艇则把这一完美发挥到了极致。<br/>让我由衷感动的是,为了追求这一完美的上墨动作,一个公司付出了数十年的执着,不得不说犀飞利是理想主义者。相比之下,派克50年代开始就捐弃了真空,采用气压上水、卡式上水。个人认为,犀飞利真空、Touchdown、潜艇的上水动作,是最优雅的,即便是当前公认的贵价笔标准配置——活塞上水,与其相比也稍欠几分姿色。<br/>起码,我还没发现有人能够单手优雅地用piston上墨。</p><p>的确,理想主义者应该优雅...<br/>S.居然忘了说,Feathertouch笔尖很硬、很干,有点让我不能适应。</p><p><br/><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hapetype id="_x0000_t75" stroked="f" filled="f" path="m@4@5l@4@11@9@11@9@5xe" opreferrelative="t" ospt="75" coordsize="21600,21600">&nbsp;<stroke joinstyle="miter"></stroke><formulas><f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f><f eqn="sum @0 1 0"></f><f eqn="sum 0 0 @1"></f><f eqn="prod @2 1 2"></f><f eqn="prod @3 21600 pixelWidth"></f><f eqn="prod @3 21600 pixelHeight"></f><f eqn="sum @0 0 1"></f><f eqn="prod @6 1 2"></f><f eqn="prod @7 21600 pixelWidth"></f><f eqn="sum @8 21600 0"></f><f eqn="prod @7 21600 pixelHeight"></f><f eqn="sum @10 21600 0"></f></formulas><path oconnecttype="rect" gradientshapeok="t" oextrusionok="f"></path><lock aspectratio="t" vext="edit"></lock></shapetype><shape id="_x0000_i1025" alt="Filler schematic" type="#_x0000_t75" style="WIDTH: 164.25pt; HEIGHT: 18.75pt; mso-wrap-distance-top: 12pt; mso-wrap-distance-bottom: 12pt;"><imagedata ohref="http://www.richardspens.com/images/ref_info/fillers/vacfil.gif" src="file:///C:/DOCUME~1/GSPC/LOCALS~1/Temp/msoclip1/01/clip_image001.gif"></imagedata></shape></span><br/></p><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6#
发表于 2006-9-11 00:39 | 只看该作者
派克真空和犀飞利真空的区别在于,派克用于制造真空环境的机构是个橡皮囊,而犀飞利用于制造真空的机构是一个活塞。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犀飞利的才能算是完全真空。派克的只是相对的。
7#
发表于 2006-9-11 00:59 | 只看该作者
<p>摄绘兄的求真的学术态度缜密的研究文章让我很景仰,</p><p>算个学者了</p>
8#
发表于 2006-9-11 03:34 | 只看该作者
<p>最早采用类似吸水原理的应该是美国一个品牌DUNN,在1920年代就开始了,DUNN牌钢笔尾部旋钮是红色硬橡胶,日久天长一般都有点开裂,使得整修相当困难,如果碰到一支还能吸水的DUNN牌钢笔,价值相当高,该品牌随着1929的经济大萧条而消失。</p><p>其他古董大牌里采用过类似吸水原理的有英国的De la Rue&nbsp;Onoto,美国的Wahl和意大利的OMAS等,尤以Onoto生产的Plunger Filler最为有名,有很多颜色和透明度。</p>
9#
发表于 2006-9-11 06: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06-9-11 08:1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墨水颜色比较好看,请问是什么墨水?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8:19 | 只看该作者
<p>我认为,犀飞利从Vac-fil开始,到TD,再到潜艇,所采用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只是为了一个优雅的上墨动作——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行为艺术家,孤傲、矜持。</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jjlys:</font></strong>墨水是犀飞利的skrip墨水,颜料型黑色.</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9:48:44编辑过]

12#
发表于 2006-9-11 08:26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5">犀飞利的笔尖比较硬,个人感觉较难适应,但他的上墨方式的确是非常有趣的.非常赞同摄绘兄的观点,追求优雅的理想主义者.</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8:31:23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6-9-11 10:5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感觉是兰黑的墨水啊。
14#
发表于 2006-9-11 11:03 | 只看该作者
拿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劲头来研究钢笔
a
15#
发表于 2006-9-11 19:16 | 只看该作者
<p>Sheaffer也是好笔</p>
16#
发表于 2006-9-11 20:25 | 只看该作者
<p>钢笔上水无非分成两大类:主动上水和被动上水。主动上水是指利用钢笔内部的构件吸收墨水,如皮囊,活塞等,被动上水是指钢笔内部无吸墨构件,须从外部加墨,如滴入式,墨水胆等。犀飞利主要生产了四种主动上水吸墨方式:侧拉杆,真空,TD和潜艇。其中侧拉杆是犀飞利先生的发明,也申请了专利。真空,TD却不是犀飞利的首创。美国作为现代钢笔的发源地,1920年代在材料和结构方面的创新不断,真空如上所说,是DUNN加以推广,而一家名叫Chilton的公司则首先推出了类似于TD的上水方式。DUNN和Chilton的古董笔均价值不菲,一般都超过同时代的派克和犀飞利。潜艇是犀飞利的独创,但结构复杂,吸水量小,经不起市场推敲,普罗大众不接受,唯有收藏家喜欢收来缅怀犀飞利昔日的辉煌。犀飞利自1925年起超越威迪文成为仅次于派克的美国第二大钢笔生产商,它的特点是牢固可靠,平易近人,不张扬。但就是因为这个牢,60,70年以后照样还能使,害得犀飞利的古董笔市场上太多,价格一直上不去。不过这对犀飞利的爱好者来说不缔又是个福音,能用不到古董万宝龙三分之一的价钱买到品质更好的古董犀飞利钢笔。</p><p>从主动上水的复杂程度及对构件工艺精度要求方面上比较,古董万宝龙的望远镜式双节活塞和潜艇可能不相伯仲,但在储墨量方面万宝龙要胜出不少,派克大号真空储墨量都及不上139或149。</p>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20:51 | 只看该作者
<p>章兄,用这样的签名图像,对我的刺激很大</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20:54:36编辑过]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23:42 | 只看该作者

理想主义者的理想——赏玩Sheaffer’s Vac Fil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万宝鹈鹕鸟</i>在2006-9-11 20:25:02的发言:</b><br/><p>钢笔上水无非分成两大类:主动上水和被动上水。主动上水是指利用钢笔内部的构件吸收墨水,如皮囊,活塞等,被动上水是指钢笔内部无吸墨构件,须从外部加墨,如滴入式,墨水胆等。犀飞利主要生产了四种主动上水吸墨方式:侧拉杆,真空,TD和潜艇。其中侧拉杆是犀飞利先生的发明,也申请了专利。真空,TD却不是犀飞利的首创。美国作为现代钢笔的发源地,1920年代在材料和结构方面的创新不断,真空如上所说,是DUNN加以推广,而一家名叫Chilton的公司则首先推出了类似于TD的上水方式。DUNN和Chilton的古董笔均价值不菲,一般都超过同时代的派克和犀飞利。潜艇是犀飞利的独创,但结构复杂,吸水量小,经不起市场推敲,普罗大众不接受,唯有收藏家喜欢收来缅怀犀飞利昔日的辉煌。犀飞利自1925年起超越威迪文成为仅次于派克的美国第二大钢笔生产商,它的特点是牢固可靠,平易近人,不张扬。但就是因为这个牢,60,70年以后照样还能使,害得犀飞利的古董笔市场上太多,价格一直上不去。不过这对犀飞利的爱好者来说不缔又是个福音,能用不到古董万宝龙三分之一的价钱买到品质更好的古董犀飞利钢笔。</p><p>从主动上水的复杂程度及对构件工艺精度要求方面上比较,古董万宝龙的望远镜式双节活塞和潜艇可能不相伯仲,但在储墨量方面万宝龙要胜出不少,派克大号真空储墨量都及不上139或149。</p></div><p>谢谢老万啊,受益匪浅!</p>
19#
发表于 2006-9-11 23:55 | 只看该作者
<p>我竟然现在才看到这个文章!真是狂晕!!!</p><p>摄绘兄的分析和评价都极为中肯,而万兄的那一翻梳理,就更让我大开眼界,真是受益良多!</p><p>对于西的最后倒闭,真是为之感叹的。或者现实的世界里,就是容不下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吧.</p><p>西从拉杆到TD,再到潜艇,最后在遗产系列又重归TD,并改良成为一种可以换一次性墨水囊的TD,西的改良还是不能不赞叹的。每次用西的笔上水,中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或者这就是他们所推崇的幽雅吧.</p>
20#
发表于 2006-9-12 16:41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在售的钢笔,曾见百乐的823象是用这种上墨系统的,也无实物可验,不知是否好用?呵呵~~~~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11-25 10:23 , Processed in 0.157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