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一篇的图片涉嫌广告,故重发纯文字版。
转眼入坛半年,算上之前折腾笔的时间,老衲(虽然将将只是大学生一枚),已在毒海沉浮了七个年头。 笔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 用笔写的字在点提撇捺、起承转合间所传达的情感远非印刷体所能企及。而毛笔、鹅毛笔、钢笔、铅笔所表达的或浓重或淡雅,或狂傲或隽永的变化又远非圆珠笔、签字笔所能企及。 在下折腾七年,笔搞坏了不少,但由于大学之前多是便宜的国产笔,钱没花多少。由于经济紧张加上年龄有限,浅薄的在下只能就手头的几个展开比较。 无相机、无好手机,恕无照片。 21k 手里的21k是M尖的,刚到时尖的两个屁股一上一下,颇不雅观,拔出后发现是笔舌插的不对(不知道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出的问题)。插正后雅观了。吸墨(昆克),写。下水狂放不羁,颇有水龙头之感。估计是一上一下时中缝被撑大了。遂调整,下水渐稳。 21k是硬尖,弹尖。硬在于笔尖整体不会像毛笔和74的细软尖那样大幅度的跳动;弹在于即便是手指最轻微的力,中缝的粗细也会随之变化。至于滑不滑,和纸有比较大的关系。我用的是Double A的打印纸,不滑、不糙,很舒服。21K的尖是整体镀金的(铱粒也被镀上,78g也是这样),所以我在写之前先用手表的蓝宝石镜面把和纸接触面的镀层磨掉,否则感觉很奇怪。从玻璃到纸到金属,磨78g的镀层我试过很多材料,最后发现表镜最不伤铱粒(表镜平滑,坚硬无比)。 随着21k中缝的变化,写着写着,恍惚间,仿佛看到了舞动的少女,笔尖的两瓣像极了少女纤细的双腿,随着我的节奏轻快地跳动。恍惚间,我醉了。 3776 3776也是M尖,玳瑁纹的赛璐璐。白金的细节的确比不上写乐。刚拿到笔的时候,笔帽是松的,笔帽和笔杆接触的地方有几道较深的划痕,笔环可以轻松地取下来、笔帽和笔杆指间的间隙实在太大,以至于如果不刻意对准了旋笔帽,百分之百笔帽旋上后是歪的。说实话,初拿到笔的时候是失望的,选个价高的3776本来就是希望笔杆质量能好一点,一气之下扔进水盆,先泡上再说。 在一个阴雨连绵(在我的记忆中是这样的)黄昏,不经意间瞥了一样水盆中的3776,心头一悸。在水中,3776的广泽含蓄而有韵味,色彩美丽而不失庄重。单单有了这点,其他的小缺憾都不算什么了。 怀揣着久久悸动的心,将她捞出、擦干、晾晒、上墨。随着笔尖接触到纸后所划出那那种沙沙的震感,我整个人都酥了。当然,同样地问题,笔尖出水略大,调整后舒适无比。 比起写乐的硬弹,3776则显得温和许多——不那么硬,也不那么弹——但骨子里的倔强仍能感受得到——3776是温和派。握着3776,仿佛握着红颜知己的手。书写,惬意、温馨而又能感受到淡淡的忧伤。伴随着沙沙的震感,3776的笔尖中缝温柔地一开一合,让你美写一个字都小心翼翼,生怕毁了她的温柔。3776似一位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套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她的况味,绝非二八佳人所能企及。 L2000 如果说21k和3776是古典的浪漫主义,那么称L2000为现实主义再合适不过了。2000是三支笔里面年龄最大的,也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 我的2000是EF尖,一开始比较细,用开时候就好了。2000的控墨、笔尖、盖帽、旋钮、螺纹都是精确无比的,像是工业社会和机械时代的缩影。2000淳朴、自然,握在手里充满安全感。 2000的尖、顺滑、绵硬。绵硬这个词是我的发明,所以我得解释:绵是金的感觉,硬是半包尖的感觉,微弹,易劈腿,小劈腿。2000是刀锋打磨,写的字出锋、浑厚,写起来有水笔的触感。2000不挑纸,几乎在所有纸上的都是一样的触感。 比起21k和3776,L2000更像是一位老太婆。老太婆有老太婆的优势:做饭、洗衣、带孩子是一把好手,还不会让人分神,想入非非。生活,日用,离不开L2000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