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生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答卷写中文都竖着写么?

   关闭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3-8-1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也是写简体字的,另外,贴一下看到的:

  
级别: 社区老鱼
UID76344
发帖16090
小鱼币1260
经验值16169
魅力值0
人气值0
关注Ta
发私信

繁体字之强制推广,从根本上来说,是大清朝(请不要使用敏感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一个工具。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要从现代简化汉字的原型——“俗体字”谈起。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从秦朝起,汉字就出现了“正体”和“草体”的分化。“正体”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如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印刷雕版等;“草体”用于非正式的场合,例如笔记、通信、记帐等。因不登大雅之堂,因此草体只求方便,不求好看,因而在草体中,产生了对汉字笔画的简化。二者分工使用,相互补充。
  因为草体书写方便、使用广泛,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会对正体字造成影响。秦朝以小篆为正体字,以隶书为草体;到了西汉,隶书就取代了小篆,成为正体了,楷书则取代了原来隶书的位置,成为了草体。东汉以后,楷书又代替了隶书成为正体,另一种字体——行书,成为了通行的草体。
  由于行书难以辨认,因此它一直没有能够取代楷书成为汉字的正式字体。但行书中对汉字结构的简化,则对楷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约在汉朝末年,楷书在吸收了行书中对汉字结构的简化后,产生了一种简化的楷书字体,此即“俗体”。
从历史上来看,俗体字的生命力相当强。从汉朝碑铭俗体字、六朝碑铭俗体字、唐朝碑铭俗体字和经卷俗体字直到宋元明清雕版印本俗体字,俗体字在民间一直流传,不绝于缕。由于书写和辨认都比较方便,因此俗体字在社会上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不但非正式的场合使用,正式的场合也开始使用;不但一般人用,学者也开始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专门收录俗体字,宣告俗体字正式获得了学术界的承认。到了唐朝,俗体字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后来的学者如张参、唐元度等人都主张“变通”,不必拘泥于“正俗之辩”。到了明朝末年,俗体字不但在“贩夫走卒”中流行,也在知识分子中流行开来,有些学者还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并使用俗体字。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吕留良等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吕留良在赠给黄宗羲的诗的注中自白:“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从保存到现在的黄宗羲手稿中可以看到,他有意识地系统使用俗体字,如“议”、“当”、“难”字等,都与后来的简化方案相同。可以想见,如果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俗体字成为汉字的正式字体将是毫无疑问的,而且会比后来简化汉字的实行早几百年。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明清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汉字正字法出现了复古的趋势。与在文体上极为讲究一样,八股文对用字也极为讲究。但在明朝,由于要求还不严格,因此汉字正字法的复古现象还不严重。
  汉字正字法的真正复古是在清朝。清朝把八股文的格式、语气、用词的规定都详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也对用字作了极为严格的规定,明确宣布,只许用“正体”字,不用“俗体”字,违者严办。1874年,龙启瑞奉谕作《字字举隅》一书,斤斤辩正科举考试用字,堪称清朝字体复古的典型。而乾隆为《四库全书》钦作的《辩正通俗文字》中更公开说:“俗者,承袭鄙俚……断不可从也!”民国初年的著名学者钱玄同先生严厉斥责大清朝的文字复古政策:“那亡清的什么(请不要使用敏感词),更大倡其文字复古的论调,雷厉风行的强制执行起来。……这样是正体,那样是俗体,狺狺不休!其实他们全是不认识古字的!”
大清朝在文字上的复古政策,造成了清朝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汉字的印刷字体(“正体字”)与手写字体(“俗体字”)的分离,给文化普及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辛亥革命推翻清(请不要使用敏感词)后,语文学者们就立即开始着手整理字体的工作
年初,上海的语文工作者组织“手头字推行会”,正式开始了简化汉字的推行工作。推行会在他们发表的宣言中首先指出,清朝的文字政策造成汉字的字体分化,结果造成了“识一个字须得认两种以上的形体”的结果。因此,“我们主张把手头字用到印刷上去,省掉读书人记忆几种字体的麻烦,使得文字比较容易识、容易写,更能够普及到大众。”手头字推行会选定了
余个手头字公布,立即得到了出版界的响应,简体字不久就出现在好多种报纸、杂志上,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简化汉字的高潮。
在民间和学术界汉字简化运动的推动下,国民党(请不要使用敏感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收录简体字字,与此前手头字推行会选定的手头字表大致相同。可是仅仅半年后的国民党(请不要使用敏感词)在这个问题上就来了个大转弯,下达了个“不准推行”的命令。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因为汉字简化“破坏中国文化”,但根本原因是因为简化字的积极推动者多为左翼人士,蒋介石认为推行简化字等于帮宣传。从那时起,简化汉字就从国民党统治区消失了,如被发现有简化字书籍,就会被当成“共党分子”遭受残酷迫害。这个影响在**一直流传到现在,只不过简化字从当年的“共党标志”变成了今天的“中国标志”,大清朝的文字政策在台独分子那里继承下来,成了他们分裂中国的工具。虽然简化字在国民党统治区因国民党(请不要使用敏感词)的反对而消失了,但它在解放区内被普及了开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内大规模地开展识字扫盲运动,易写易认的俗体字也因之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正如当时有学者所说:到农村去看看,每一条标语、每一张布告上都有简化字(即俗体字)。俗体字的使用人数和范围已经大大超过了从清朝到民国一直沿用的复古的楷体字。在这种情况下,为俗体字“正名”,就极为必要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通过对大量俗体字的整理、规范,制订出了《简化汉字总表》,于年颁布。《简化汉字总表》的颁布,标志着汉字字体终于彻底摆脱了大清朝文字复古政策的桎梏,持续数百年的俗体字运动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來源——百度
登录免邀请码注册新浪微博账号登录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小鱼网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8-2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wuwangzaiju [/
   
    我也只是贴我看到的东西,本身自己没有研究这个。阁下没必要扣帽子。大家也只是讨论问题,弄得像粉丝一样互相攻击有什么意思。
    文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交流,有没有文化,也不体现在文字笔画的多少。纠结这些,毫无意义,再优美再牛逼的文字,使用者寥寥,还是只能放到博物馆里供人瞻仰而已。你自己喜欢写繁体把它当艺术来欣赏,没有问题。可也没必要bs简体字。多写几个笔画就显得逼格比较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5-23 19:39 , Processed in 0.11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