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重口味开箱,疫情在家给银龙弄了点包(jia)浆(jia) [打印本页]

作者: haliluya_2007    时间: 2020-4-20 11:17
标题: 重口味开箱,疫情在家给银龙弄了点包(jia)浆(jia)
本帖最后由 haliluya_2007 于 2020-4-20 11:22 编辑

疫情在家两个多月没事做,家里还有点硫磺就弄了一个小盒子下面铺了一层硫磺。然后简单隔了一下,上面放笔看看有什么效果。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很多黑点,因为自己弄浓度控制不好肯定有地方不均匀,但是时间长一点之后因为其他地方也都黑了,所以之前的那些黑点也就相对不凸出了。当然可能有很多人不能接受这种粗犷的风格和方法。

[attach]1480954[/attach]
[attach]1480957[/attach]

作者: 待业游民    时间: 2020-4-20 11:28
希望硫化纯银增加黑度?
作者: haliluya_2007    时间: 2020-4-20 11:34
待业游民 发表于 2020-4-20 11:28
希望硫化纯银增加黑度?

差不多,就是不知道容不容易脱落
作者: 待业游民    时间: 2020-4-20 11:36
haliluya_2007 发表于 2020-4-20 11:34
差不多,就是不知道容不容易脱落

这实验的确重口

作者: chang19831230    时间: 2020-4-20 11:47
太重口了,虽然我也喜欢氧化
作者: cylinux    时间: 2020-4-20 12:16
我用硫磺皂搞过银发黑,泡水,涂到银上,过几天就变黑了,挺自然的。

作者: 雅灿    时间: 2020-4-20 12:31
太重口了
作者: Yvanwang    时间: 2020-4-20 13:15
感觉有味道~
作者: Garander    时间: 2020-4-20 13:41
cylinux 发表于 2020-4-20 12:16
我用硫磺皂搞过银发黑,泡水,涂到银上,过几天就变黑了,挺自然的。

硫磺皂泡水刷好评,更快、更均匀,更柔和!有创意!!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20-4-20 17:57
银的氧化层不够致密,用的多了接触手的部位就锃光发亮。擦银布一擦,也是锃光发亮。相比之下,铜的氧化层要牢固的多了。
作者: pcsms_n9vj8du4    时间: 2020-4-21 05:04
嗯,为什么我老是要想擦得亮亮?
作者: 兜风    时间: 2020-4-21 10:44
可以用碘酒。
作者: 犀飞利大平衡    时间: 2020-4-21 11:03
乍一看,脏兮兮的。
作者: yanglin    时间: 2020-4-21 13:47
这笔夹不是银的,按道理不应该硫化才对。但看起来硫化的结果和笔身很均匀。挺奇怪的。
作者: 零下存在感    时间: 2020-4-21 16:48
唔。。。这个笔尖是换过的吧?
作者: haliluya_2007    时间: 2020-4-22 08:05
yanglin 发表于 2020-4-21 13:47
这笔夹不是银的,按道理不应该硫化才对。但看起来硫化的结果和笔身很均匀。挺奇怪的。

应该是镀银的。

作者: haliluya_2007    时间: 2020-4-22 08:10
零下存在感 发表于 2020-4-21 16:48
唔。。。这个笔尖是换过的吧?

对啊,这样笔尖磨损了换起来成本低一些。

作者: wubo74    时间: 2020-4-22 14:24
全球第一支做旧锤纹万宝龙是我做的,直接用小毛笔沾做旧水涂笔杆,比硫磺熏蒸好控制
作者: 省三95    时间: 2020-4-23 16:08
看着还挺复古的
作者: 品位人生    时间: 2020-7-10 00:07
好厉害,很久没来坛子了,今天上来看到不少帖子,又想入手钢笔了
作者: 红豆生南国    时间: 2020-7-10 11:18
这个厉害了
作者: pcsms_QsyIsoFu    时间: 2020-7-10 19:37
小花要是也能弄成黄的我觉得更显古朴
作者: 我要牛肉    时间: 2020-7-25 17:48
锤纹真是帅的一逼
作者: 8書劍江山8    时间: 2020-7-25 22:04
pcsms_n9vj8du4 发表于 2020-4-21 05:04
嗯,为什么我老是要想擦得亮亮?

亮也是种选择,而有种潮流是做旧。

作者: msms_jva1dBGq    时间: 2020-7-26 09:30
估计是大男孩坚持夜用结束后没清洗润滑剂的结果吧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