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文物钢笔 [打印本页]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0 11:00
标题: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文物钢笔
光顾着拍钢笔了,忘记是谁的了

[attach]1263878[/attach]


[attach]1263881[/attach]


[attach]1263882[/attach]

图片压缩的厉害,大家凑合看

作者: suzl123    时间: 2016-5-10 11:34
派克真空?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0 12:15
那时候能买到墨水的人权力应该很大很大吧?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0 12:19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0 12:15
那时候能买到墨水的人权力应该很大很大吧?

肯定是个领导人,有介绍的,我也看了,可是后来注意力都集中到钢笔上,忘记是谁的了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0 12:40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0 12:15
那时候能买到墨水的人权力应该很大很大吧?

那时候买这种东西不比现在麻烦。

作者: suzl123    时间: 2016-5-10 15:01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0 12:40
那时候买这种东西不比现在麻烦。

+1,那时候钢笔是使用最多的书写工具。。。。

作者: ralfes    时间: 2016-5-10 15:39
看起来像派克真空呢。
作者: 6111    时间: 2016-5-10 16:01
主人是谁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0 17:03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0 12:40
那时候买这种东西不比现在麻烦。

我的意思是,延安的时候吃饭都困难,像墨水这种非必须生活日用品,应该是配给供应吧?如果配给供应的话,那么能用的上的人就很有限了。
就像鼓、锣,生产工艺和墨水一样简单,原材料也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是六几年这些娱乐用品就很难买。
作者: xuexixiaoheiwu    时间: 2016-5-10 17:06
那时候是不是用毛笔的多,习惯用钢笔的多有西式教育背景?
作者: ralfes    时间: 2016-5-10 17:36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0 17:03
我的意思是,延安的时候吃饭都困难,像墨水这种非必须生活日用品,应该是配给供应吧?如果配给供应的话, ...

以前读书的时候听一个60多岁的很老的历史老师说,他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能有一支自来水笔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他们还在用蘸水笔。虽然我们现在看貌似国产的钢笔产量还不算低,但是在那个年代可能需求更多吧,因为还没有现在这些可以随处买到的廉价的中性笔和宝珠笔。

作者: 犀飞利大平衡    时间: 2016-5-10 18:24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0 17:03
我的意思是,延安的时候吃饭都困难,像墨水这种非必须生活日用品,应该是配给供应吧?如果配给供应的话, ...

可能是缴获的。

作者: Skull_Lord    时间: 2016-5-10 18:52
ralfes 发表于 2016-5-10 17:36
以前读书的时候听一个60多岁的很老的历史老师说,他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能有一支自来水笔已经是一件很奢侈 ...

至少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蘸水笔在办公室还是很常见的,医生开处方很多时候也是蘸水笔+纯蓝墨水,档案材料用蘸水笔+碳素墨水。至少要到90年代中期钢笔才基本把蘸水笔取代掉了。不过学生笔基本都是很差的纯钢尖,有支铱金笔都可以多少炫耀一下,金笔更不要想了。另外钢制的蘸水笔尖耐用性可不怎么样,所以抽屉里通常都要放备用的笔尖。我对蘸水笔写字时那种唰啦唰啦的声音印象很深。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0 20:54
ralfes 发表于 2016-5-10 17:36
以前读书的时候听一个60多岁的很老的历史老师说,他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能有一支自来水笔已经是一件很奢侈 ...

那时候人口少。会写字的更少

作者: 晋北秋叶    时间: 2016-5-10 21:04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0 17:03
我的意思是,延安的时候吃饭都困难,像墨水这种非必须生活日用品,应该是配给供应吧?如果配给供应的话, ...

那个时候墨水笔是根据地、解放区干部、“吃公家饭的”必需品,是“吃饭的家伙”。

当然,延安在封锁阶段,工业品物资极其匮乏,自来水笔确实做不到很普遍的人手一支。欧阳山的小说《圣地》里面,女主人公在延安县委是一般工作人员,没有自来水笔,用的是子弹壳自制的蘸水笔,墨水是紫色的,估计也是自制。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1 00:06
那个年代钢笔是穷学生的梦想——然后去延安的不仅是穷学生,还有一堆富学生投身革命,搞革命不少家庭背景都很有钱(那年代没钱当不了学生,以至于《茶馆》里有这么一段租房就租学生,家里有钱,不会欠帐的对白),而一些高级干部都有留学经历——当然其中一些人实际上是去国外当劳工——然后钢笔往往这时候就带过去了——作为实用品。
但实际上没人把钢笔当紧俏货,因为听过最大的牌子莫过于派克,作用也是“好写”一点,而且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中学生——后来美国人斯诺去了根据地,糟蹋了博古珍藏的四两可可,那玩意才是紧俏品。实际上博古都不知道这玩意该怎么吃,结果作为外国人的斯诺大显身手——搞砸了,以至于最后斯诺回国的时候博古要他把可可还回来(李克农要的是老婆)。
还有个“紧俏货”是他带过去的扑克牌,大家直接开赌。
作者: ralfes    时间: 2016-5-11 08:50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0 20:54
那时候人口少。会写字的更少

1965年的时候人口已经有7.3亿了,不算人口少了,比现在美国的人口还多。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1 13:32
ralfes 发表于 2016-5-11 08:50
1965年的时候人口已经有7.3亿了,不算人口少了,比现在美国的人口还多。

那时候已经有英雄批量仿制啦。另外lz贴的怎么也是二三十年代的事情吧?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1 16:01
afer 发表于 2016-5-11 00:06
那个年代钢笔是穷学生的梦想——然后去延安的不仅是穷学生,还有一堆富学生投身革命,搞革命不少家庭背景都 ...

哈哈,既然博古不知道怎么吃,那么可可就不算珍贵了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1 16:01
本帖最后由 caser_sr 于 2016-5-11 16:04 编辑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1 13:32
那时候已经有英雄批量仿制啦。另外lz贴的怎么也是二三十年代的事情吧?

是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最晚就到49年无论如何也跟六十年代不搭嘎。
回忆起来,展柜所属的区域,大约是三十年代左右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1 23:28
caser_sr 发表于 2016-5-11 16:01
哈哈,既然博古不知道怎么吃,那么可可就不算珍贵了

正因为不知道咋吃,才当宝贝,拿报纸包起来,有人来了还给看一看。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2 09:59
本帖最后由 caser_sr 于 2016-5-12 10:14 编辑
afer 发表于 2016-5-11 23:28
正因为不知道咋吃,才当宝贝,拿报纸包起来,有人来了还给看一看。
哈哈,斯诺是自告奋勇烤面包给搞砸了吗?
那个,李克农要老婆是什么段子?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2 10:06
xuexixiaoheiwu 发表于 2016-5-10 17:06
那时候是不是用毛笔的多,习惯用钢笔的多有西式教育背景?

这个要两分的,传统文人自然是习惯用毛笔的,但高层领导毕竟留学的多,更习惯用钢笔。
再加上ZG的领导多数时间处在战争状态,钢笔无论收用还是携带肯定比毛笔方便。就像上面有人说的,钢笔实在不好买,可以用蘸水笔,但毕竟蘸水笔和毛笔一样,需要一个稳定的使用环境。


所以,如果能弄到一只钢笔,领导们还是很高兴的。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马本斋的儿子当年通过日占区到根据地,途中接到指示,说根据地领导急缺钢笔,看他们一行能不能多买一些。后来他们到文具店一下买了22只钢笔。老板大概猜到他们的身份,还提醒他们这么多笔一定会引起日本人怀疑的。最后他们把钢笔缝到马本斋儿子的衣服里面(因为是小孩,过关卡时日本人从不搜查他),通过了检查。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2 10:10
晋北秋叶 发表于 2016-5-10 21:04
那个时候墨水笔是根据地、解放区干部、“吃公家饭的”必需品,是“吃饭的家伙”。

当然,延安在封锁阶 ...

是啊,看小说《暴风骤雨》,都解放后了,那个谁(实在记不得名字了)因表现出色被调到县公安局,第一次发了工资就跑到旧货摊上买只二手钢笔(还有毛病),学写字,给老婆写信,想想很温馨。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2 10:12
本帖最后由 caser_sr 于 2016-5-12 10:13 编辑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0 17:03
我的意思是,延安的时候吃饭都困难,像墨水这种非必须生活日用品,应该是配给供应吧?如果配给供应的话, ...

不是配给品,因为根本就搞不到。根据地一直被封锁,一般都通过私人关系托人带进来的。

一线部队缴获一只钢笔,都可以给领导送礼了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2 12:20
caser_sr 发表于 2016-5-12 09:59
哈哈,斯诺是自告奋勇烤面包给搞砸了吗?
那个,李克农要老婆是什么段子?

斯诺看报纸有食谱,斯诺怀念家乡食物,于是借来用,第一次二两报废了,第二次又要来了二两,结果四两可可烤蛋糕都烤糊了。
斯诺带了老毛照片走,陆定说照片肯定能换大钱,于是临走大家纷纷要斯诺赚钱之后回来捎东西……最后李克农一拍斯诺肩膀:“给我带个老婆来。”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2 15:08
afer 发表于 2016-5-12 12:20
斯诺看报纸有食谱,斯诺怀念家乡食物,于是借来用,第一次二两报废了,第二次又要来了二两,结果四两可可 ...

想想还真是的,斯诺写西行漫记和那些照片,赚了多少钱呢?

作者: snjatsai    时间: 2016-5-12 22:34
以前看故事书上说,方志敏同志用钢笔吸了一管红药水,看来钢笔还能夹带私货。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3 11:49
晋北秋叶 发表于 2016-5-10 21:04
那个时候墨水笔是根据地、解放区干部、“吃公家饭的”必需品,是“吃饭的家伙”。

当然,延安在封锁阶 ...

如果只是要追求实际使用性能,蘸水笔和墨水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物品,制作起来都不复杂。
制作不复杂,但是制作需要的时间与人工还是不少的。延安的时候吃饭都是问题,那时候似乎人们忙于肃清和开展生产自救,这种生活必需品要让位了吧?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3 11:59
caser_sr 发表于 2016-5-12 10:12
不是配给品,因为根本就搞不到。根据地一直被封锁,一般都通过私人关系托人带进来的。

一线部队缴获一 ...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钢笔拥有量并不低,前线缴获的钢笔也不会少。缴获钢笔没达到给领导送礼的程度吧?
钢笔算是非易耗品,缴获一只可以用几十年,解放战争都打完了。

作者: 晋北秋叶    时间: 2016-5-13 16:39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3 11:49
如果只是要追求实际使用性能,蘸水笔和墨水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物品,制作起来都不复杂。
制作不复杂, ...

钢笔等书写工具对边区干部、工作人员属于必需品。否则,整风的时候写自传和审查材料,那个书写量很大的。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3 16:53
caser_sr 发表于 2016-5-12 15:08
想想还真是的,斯诺写西行漫记和那些照片,赚了多少钱呢?

斯诺好像最后稿费有25万美元,在当年这笔钱相当惊人了。
所以斯诺私生活很好,但他还是留在中国,在日军侵略时候帮助传教士,抗日份子和知识分子逃离日战区,后来还辗转去了苏联前线进行采访,五六十年代因为这些背景在美国遭受过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直到70年代回到中国,后来死在瑞士,骨灰一般留在了中国。
他是那个年代杰出记者作家的代表,在交通不发达,生活很优越的前提下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前往战争年代的中国,这是现在很多自以为正义的记者压根做不到的,也是二十世纪初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特有一种特质。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3 17:02
晋北秋叶 发表于 2016-5-13 16:39
钢笔等书写工具对边区干部、工作人员属于必需品。否则,整风的时候写自传和审查材料,那个书写量很大的。 ...

当时的文件似乎铅笔和毛笔用得比较多呢。虽然和钢笔比起来,铅笔一点都不简单。

作者: fengsn1    时间: 2016-5-13 18:59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3 17:02
当时的文件似乎铅笔和毛笔用得比较多呢。虽然和钢笔比起来,铅笔一点都不简单。

比起钢笔来说铅笔的优势要大的多。而毛笔比较好搞到。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3 20:23
fengsn1 发表于 2016-5-13 18:59
比起钢笔来说铅笔的优势要大的多。而毛笔比较好搞到。

最简单的算是蘸水笔了,削竹子或芦杆就是一支笔。毛笔反而算是比较精致的物件儿了,钢笔就更加精致了,越精致越不好做。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3 21:01
本帖最后由 afer 于 2016-5-13 21:24 编辑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3 20:23
最简单的算是蘸水笔了,削竹子或芦杆就是一支笔。毛笔反而算是比较精致的物件儿了,钢笔就更加精致了,越 ...

二战期间戴高乐写信还是用的蘸水笔。

而德国人一般在办公室也是用墨水台和蘸水笔写字(老照片纳粹的行政部门桌上都有这套),出门或者其他时候用钢笔,而最广泛的还是铅笔,墨水不好搞,容易干,一直到解放战争很多红军领导人的重要文件都可以看出来是使用毛笔写的。
与其说好做不好做,不如说当年蘸水笔毛笔之类更像圆珠笔,某些地方用着省事使着放心。

尤其军政人员,欧洲那边基本都是大笔一挥签个字,偶尔批个红,拿钢笔弄几个灌水也是麻烦……

直到解放之后周总理的桌上才多了几瓶4001……
[attach]1265678[/attach]


[attach]1265680[/attach]
[attach]1265678[/attach]
[attach]1265678[/attach][attach]1265678[/attach][attach]1265678[/attach][attach]1265648[/attach]





作者: Skull_Lord    时间: 2016-5-14 09:45
afer 发表于 2016-5-13 21:01
二战期间戴高乐写信还是用的蘸水笔。

而德国人一般在办公室也是用墨水台和蘸水笔写字(老照片纳粹的行 ...

精致的蘸水笔还是非常非常好看的,尤其是笔尖可以玩出各种花,比钢笔花样多,在桌上当摆设都很好看。只是如果不习惯蘸水笔尖的写感的话,拿来写字一定会别扭的要死。特别是一些高弹性极细尖,那刮纸的声音可以把用惯钢笔的人吓一跳。我有十几枚不同的蘸水笔平尖和点尖,拿来写各种英文艺术字是很好玩,日常写字就算了吧。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4 09:51
afer 发表于 2016-5-13 21:01
二战期间戴高乐写信还是用的蘸水笔。

而德国人一般在办公室也是用墨水台和蘸水笔写字(老照片纳粹的行 ...

哇,多少年前看到这张图没任何感觉,原来老周从来就是龙鸟粉丝哈哈。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4 09:58
afer 发表于 2016-5-13 16:53
斯诺好像最后稿费有25万美元,在当年这笔钱相当惊人了。
所以斯诺私生活很好,但他还是留在中国,在日军 ...

作为一个记者,他能够处于地球上最热门的新闻事件边上,天天和老大呆在一起,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你可别以为他呆在美国能比中国日子舒服。

“生活很优越的前提下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前往战争年代的中国,这是现在很多自以为正义的记者压根做不到的,也是二十世纪初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特有一种特质。”这些都根本就纯粹臆想而已了。你这美国梦做的。。。。彻底被洗脑了吧?

现在多少美国人都烂在中国过日子了。他们这批人也没什么抱负啊,就是觉得烂在中国比美国日子过的有趣得多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4 10:03
caser_sr 发表于 2016-5-12 10:12
不是配给品,因为根本就搞不到。根据地一直被封锁,一般都通过私人关系托人带进来的。

一线部队缴获一 ...

那时候国内要买钢笔也就是价格因素,的确比较贵。所以大家还是消费不起的意思。

其实换到今天也一样的。万宝龙专柜里面的任何东西其实大部分人还是真的是消费不起的。

那时候要钢笔不存在买不到的问题。要买肯定能买到。啥都能买到。那时候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一点不比今天底。无非是,舍不舍得买。

就像当年水果流行的时候,并不是买不到,而是的确有点贵,要不要买,这是个问题。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4 10:31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4 10:03
那时候国内要买钢笔也就是价格因素,的确比较贵。所以大家还是消费不起的意思。

其实换到今天也一样的 ...

那时候美国军队钢笔拥有率非常高,就像51宣传资料说的近乎人手一只。国军也可以很容易搞到便宜的钢笔,好像也就三四天薪水的样子。但共产党军队好像因为被封锁,几乎没有可能搞到钢笔,偶尔缴获一只或者领导赠送一只也都当宝贝收起来舍不得用呢。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4 15:59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4 09:58
作为一个记者,他能够处于地球上最热门的新闻事件边上,天天和老大呆在一起,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你可别以 ...

斯诺干的事情还是危险的,烂在中国的某位神父那是真烂在中国,整天和老蒋在一起吃吃喝喝。斯诺在中国确实帮助过反日份子出国,并且在苏联进行前线报道,为此和自己的妻子关系搞的相当差劲,他这个还是很事业线的,他来中国那段时间,跟土鳖大佬(这个在当时真算不上大佬)也就几个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其他地方。
说洗脑,你只能说现在不喜欢这种文风(和官宣一样),但二三十年代这样的人不多也不少,在缺乏互联网电话和工业支持的国家这些人的作为确实是现代人望而生畏的,我只是认为这种评价确实比较中肯。
现在的人只知道逆反,却很少承认自己的条件比当年优越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4 16:13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4 09:51
哇,多少年前看到这张图没任何感觉,原来老周从来就是龙鸟粉丝哈哈。

毕竟从德国回来的
作者: xiaoym    时间: 2016-5-14 17:01
afer 发表于 2016-5-14 16:13
毕竟从德国回来的

法国吧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4 17:51
xiaoym 发表于 2016-5-14 17:01
法国吧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4 21:47
本帖最后由 afer 于 2016-5-14 21:51 编辑
xiaoym 发表于 2016-5-14 17:01
法国吧

在德国住过一段时间(22年),还因此传出了花边小新闻

真挑毛病的话是“从法国回来”没错,不过德国也待过……

作者: fengsn1    时间: 2016-5-15 09:29
Yard-O-Led 发表于 2016-5-13 20:23
最简单的算是蘸水笔了,削竹子或芦杆就是一支笔。毛笔反而算是比较精致的物件儿了,钢笔就更加精致了,越 ...

蘸水笔的墨水和瓶子怎么解决?也现做么?毛笔这类东西,三十年代随便一个账房就搞定了。


作者: lijifan    时间: 2016-5-15 10:40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4 09:51
哇,多少年前看到这张图没任何感觉,原来老周从来就是龙鸟粉丝哈哈。

都是鸟瓶好吧。
作者: Skull_Lord    时间: 2016-5-15 12:30
fengsn1 发表于 2016-5-15 09:29
蘸水笔的墨水和瓶子怎么解决?也现做么?毛笔这类东西,三十年代随便一个账房就搞定了。

蘸水笔对墨水的要求挺低的,毛笔用的墨汁也没问题。瓶子同理,能放墨汁的瓶子就能放咯。蘸水笔可是非常非常古老的东西,没啥技术含量。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5 13:12
是的。墨水可以用锅底灰拌水,墨水瓶可以用药瓶、酒瓶、竹筒。钢笔可以搞到,钢笔的墨水瓶也可以搞到,但是钢笔可以用的墨水就比较难高了。
作者: fengsn1    时间: 2016-5-16 09:59
Skull_Lord 发表于 2016-5-15 12:30
蘸水笔对墨水的要求挺低的,毛笔用的墨汁也没问题。瓶子同理,能放墨汁的瓶子就能放咯。蘸水笔可是非常非 ...

想多了,上世纪30年代的随身毛笔文具盒里没有墨汁这种东西存在。


作者: fengsn1    时间: 2016-5-16 10:01
正经用墨汁的是每天一早用墨盒零打墨汁,存不住的。
作者: Skull_Lord    时间: 2016-5-16 10:55
fengsn1 发表于 2016-5-16 09:59
想多了,上世纪30年代的随身毛笔文具盒里没有墨汁这种东西存在。

毛笔的话随身带墨条和小砚台方便太多。但欧洲上上世纪主要使用蘸水笔的时期,各种随身小墨水瓶子做得相当可爱,从玻璃的镀锡的到纯银的包金的,实在是很好玩。我还见过一个自带蜡烛、火柴盒、笔尖盒、伸缩式蘸水笔/铅笔组合和墨水瓶的一体式随身文具盒,外出书写的所有需要一次性解决啊。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6 13:37
fengsn1 发表于 2016-5-16 09:59
想多了,上世纪30年代的随身毛笔文具盒里没有墨汁这种东西存在。

带个小砚台,小狼毫沾点水上去舔一舔就可以写了。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16 13:40
Skull_Lord 发表于 2016-5-16 10:55
毛笔的话随身带墨条和小砚台方便太多。但欧洲上上世纪主要使用蘸水笔的时期,各种随身小墨水瓶子做得相当 ...

所以钢笔其实在那时候还是属于奢侈品范畴。真的要写,有的是办法能写字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实在太多了。会写字的人都有办法写的。你们谁听说过因为没有墨水所以把自己憋死的故事吗???在任何时代都从来没听说过

作者: Skull_Lord    时间: 2016-5-16 17:32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6 13:40
所以钢笔其实在那时候还是属于奢侈品范畴。真的要写,有的是办法能写字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实在太多了 ...

是啊,就算拿炭条在树皮上也能写得挺清楚,中世纪各种木笔也写出那么多非常漂亮的典籍,把“不方便”当成“不能”就太说不过去了。
另外在体验了蘸水笔那个刮纸和麻烦劲儿以后,我觉得更能体会到书写工具进步的价值了。
作者: xiaoym    时间: 2016-5-16 22:19
afer 发表于 2016-5-14 21:47
在德国住过一段时间(22年),还因此传出了花边小新闻

真挑毛病的话是“从法国回来”没错,不过德国 ...

这个倒真没留意

作者: Yard-O-Led    时间: 2016-5-16 22:39
Skull_Lord 发表于 2016-5-16 17:32
是啊,就算拿炭条在树皮上也能写得挺清楚,中世纪各种木笔也写出那么多非常漂亮的典籍,把“不方便”当成 ...

同感。小时候用国产劣质圆珠笔用的痛不欲生,从此对圆珠笔充满了深深地恶意。所以现在坚决不碰圆珠笔。
第一支钢笔反而表现良好,不堵不漏出水均匀,从1999年用到现在了还在服役。只是笔杆的漆都脱落了。
作者: fengsn1    时间: 2016-5-17 12:10
本帖最后由 fengsn1 于 2016-5-17 12:13 编辑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6 13:37
带个小砚台,小狼毫沾点水上去舔一舔就可以写了。

对的。木文具盒,里面一到两支笔,嵌块小砚台,还有个槽放墨条。
而墨汁实在是不方便带。

作者: fengsn1    时间: 2016-5-17 12:12
Skull_Lord 发表于 2016-5-16 10:55
毛笔的话随身带墨条和小砚台方便太多。但欧洲上上世纪主要使用蘸水笔的时期,各种随身小墨水瓶子做得相当 ...

是的,蘸水笔搞这么一套成本比小砚台要高多了。而且30年代国内现成货实在是不多。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18 02:21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16 13:40
所以钢笔其实在那时候还是属于奢侈品范畴。真的要写,有的是办法能写字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实在太多了 ...

其实还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因为算上配件的话——蘸水笔+笔台那个设备就奢华多了

作者: caser_sr    时间: 2016-5-19 16:53
fengsn1 发表于 2016-5-17 12:12
是的,蘸水笔搞这么一套成本比小砚台要高多了。而且30年代国内现成货实在是不多。

所以说,领导们有机会还是想搞支钢笔,带起来方便多了
作者: fengsn1    时间: 2016-5-22 08:43
caser_sr 发表于 2016-5-19 16:53
所以说,领导们有机会还是想搞支钢笔,带起来方便多了

但是抗战期间搞到好点的墨水就比较困难了。墨水瓶也是个大问题。建国初到70年代还有些地方在用墨水粉呢。最方便的还是铅笔。


作者: 晋北秋叶    时间: 2016-5-22 22:06
caser_sr 发表于 2016-5-19 16:53
所以说,领导们有机会还是想搞支钢笔,带起来方便多了

邱会作从华北带着老婆孩子回延安学习,过黄河的时候卖了手表,都舍不得卖掉钢笔。

作者: afer    时间: 2016-5-23 21:14
[attach]1269927[/attach]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23 23:15
晋北秋叶 发表于 2016-5-22 22:06
邱会作从华北带着老婆孩子回延安学习,过黄河的时候卖了手表,都舍不得卖掉钢笔。

那当然了,卖掉笔那点钱。。。花几天也就没了。然后过几天又要卖表了。

卖了表,能撑很一阵子,就不用卖笔了。

作者: 专注搬砖四十年    时间: 2016-5-25 17:06
韦伯猫 发表于 2016-5-23 23:15
那当然了,卖掉笔那点钱。。。花几天也就没了。然后过几天又要卖表了。

卖了表,能撑很一阵子,就不用 ...

哈哈哈哈哈哈,猫版神回复。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6-5-25 17:29
专注搬砖四十年 发表于 2016-5-25 17:06
哈哈哈哈哈哈,猫版神回复。

理性玩笔,不要神话钢笔。。而已。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