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历史上那些事]民国时期,上海工人究竟过得怎样? [打印本页]

作者: long37    时间: 2014-11-24 22:53
标题: [历史上那些事]民国时期,上海工人究竟过得怎样?
前些日子,一部《黄金时代》又让神州大地刮起了一股民国旋风,痴心不悔的民国粉们,引经据典地把民国说成了天堂;与之对应的是打脸一族,引用外国记者白修德的见闻录和蒋介石的讲话,把民国说成了地狱。



民国也许是某些人的天堂,图为等待网球赛开始的三姐妹

其实,要真正看民国时期的生活,尤其要和今天对比来看,不能随便选样本。因为时间跨度太久,地理差异太大,民国有很长一段时期是在战乱,地区不平衡比今天还严重,笼统来比是不客观的。

所以,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小样本,地理上选择民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和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时间上选择最黄金的时期(战乱较少,物价稳定)——1937年前的30年代。这基本就是民国平民生活的巅峰了,这个小样本和现在的大陆城市生活还是有可比性的。

钱有多值钱?

通常来说,我们用食品价格去对比不同时期的货币价值。大米、面粉是主力,猪肉鸡蛋鱼做参考。

民国时期,一块银元的购买力在逐年贬值。二十世纪头十年,也就是(请不要使用敏感词)去当图书管理员的时候,一块银元可以买30斤好大米、8斤好猪肉,折合现在的人民币要100元-120元。毛当时月薪8块大洋,大约折800元-960元的月工资,虽然当年北京房价没有今天离谱,但这个收入也只能睡大通铺,好几个人合用一件大衣了。

到了三十年代,一块大洋只能买16斤大米、5斤猪肉了,折合的购买力在60元-80元左右,地区不同略有差异。在上海,因为物价贵,大约是60元-70元。江青当时在青岛大学(现在的山东大学,校舍是现在的海洋大学老校区)图书馆工作,一个月是30块,折合1800元-2400元人民币,其实收入还行。



当时上海工人赚多少钱

前几年网上流传一篇文章,用各地不同的工资物价证明民国工人好得不得了,工人工资比公务员都高,生活无忧。那纯粹是以偏概全,我们看看真实情况。

许多人不知道,民国居然已经有社会调查,对北京、上海这两大城市的居民收入、支出、物价都有详细的抽样调查。

1918年清华外国教员狄登麦(C.G.Dittmer)在北京西郊第一区调查居民195家,计算北京市郊平均五口的人家,每年至少需收入100银元,才能维持最低生活。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100银元折合10000元到12000元人民币。可见当时最低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在上海地区的一项社会调查中,从1929到1936年的274家工厂24万名工人中选出10万人做样本,调查数据是为社会经济决策做参考的,可信度比较高。

1929年,男工一个月大约21.9元左右,女工只有13.2元左右,童工更惨,只有10.2元。这个数字是按照出工30天,每天干10个小时计算的。

具体到行业,造船、机械、印刷、丝织行业比较高,以实际收入水平最高的印刷业为例,最高的12月(含年终奖金)实际收入为72.85元,最低的7月实际收入仅为37.93元。

如果用印刷行业看民国工人的生活,自然是不错的。最低月份38元折合现在的人民币2280元,73元折合过来是4378元。高收入的基层工人日子是不错。

纺织行业的普通女工,特别是童工就很惨了,一个月只有不到10元(一个月平均开工27天左右,干不到30天),折合600元,工资还是很低的。

当年也统计过小时工资率,造船行业男工最高能达到一小时0.13元以上,男工普遍也有0.08多元。而女工大多低于0.05元,棉纺、缫丝不到0.04元。

按照男女双职工一个孩子的五口之家计算,一个月收入大约是40元左右,折合人民币2400元。这个钱如果两个人花还是可以的,但是加上老人孩子就比较困难。当年又没有退休制度,而且老人大多是农民,年老后基本没有任何收入,只能靠儿女养活。



上海工人的生活水平如何?

当时上海统计过305户家庭的消费,平均收入416.51元(不是所有家庭的双职工都能就业),平均支出454.38元,很多家庭需要借贷度日。

从消费内容看,吃饭还是能吃饱的,平均一个人一天粮食445克左右,对中国人来说够了。但是鱼肉就比较可怜了,一家人一个月只能吃6斤猪肉、4斤鱼。而现在中国的五口之家一个月平均肉类消费是50斤左右,鱼类消费是21斤左右。



住房也比较惨,平均一家(平均五口人)面积在14平米左右,这个14平米是包含草棚的,大约6成住二、三层楼房的一个房间,3成住平房,剩下的住草棚。平均一家5口人,面积是有点小,配套也不能和今天比。

当年设施好点的房子,亭子间要10元一个月(所谓亭子间文学的文人就住这样的房子),一大间要20-30元,整套要30-60元,想租好房子更是100多元(徐志摩和陆小曼房租是150元以上),工人只租得起小间,或者去设施差点的房子。工厂宿舍要便宜的多,草棚就更便宜了。

当年的燃料、杂费也是大头,总体来说,一家月收入能达到40元基本刚刚收支平衡,没有什么余钱,上学看病都算是不小的负担,需要省吃俭用。



1934年,工人向码头运送装满银块的箱子

文化人工资都不低

在没什么文化的平民中,工人工资在社会上还算可以。同期的店员、苦工、车夫之类的不如工人稳定。保姆这类没门槛的职业工资更低,管吃管住给几个大洋零花就够了。

公务员、老师、编辑工资当年是挺高的,在文盲率高的时代,这些就是人才了。根据《民国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蒋介石这个级别的能拿到800元大洋的月薪,折合人民币48000元。市长级别的也有300-400大洋,相当于18000元到24000元。一等科员这种中低等公务员有140-180元,收入也不低,最低等的办事员收入在60元左右,也比绝大部分工人高,可见在民国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饭碗。

当年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值钱,一个大学教授动辄300元-500元的工资,折合人民币18000-30000元,中学校长也有140元的收入,相当于中低等的公务员。

当年的稿费和版税标准都不错,稿费千字2元-3元,著名作者到过7元。鲁迅30年代在上海靠稿费和版税年收入达到过1万元,折合人民币60万,堪比蒋介石的名义收入,日子其实是挺滋润的。

民国所谓文化名人多,实际是有经济基础的。这些人大多在大学任教,有一笔几百元的固定薪水,一周上不了几节课,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写作。当年的稿费和版税都是比较高的,所以还能有一笔不菲的副业收入。

而体力劳动,特别是保姆、厨师的工资低,一般大知识分子家庭都雇得起保姆、厨师、男仆,家务负担基本没有,有更充裕的时间来看书、写作、翻译。

厨师、店员的工资低,顺带的结果是下馆子吃饭很便宜。民国时代菜金与原材料的比例,相比今天要低得多,所以我们看文化名人的回忆录,经常有大吃大喝的记录。



1932年外滩的人力车夫

民国时期生活水平真相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平民生活水平的真相。

抗日战争前30年代的上海,基本就是民国时期平民生活水平的巅峰。从收入水平看,当年的工人远不如现在,即使是在富士康之类的血汗工厂工作,也比当年的大多数工人要幸福;

而特殊行业高技术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例很少,他们的生活相对还不错;

自雇劳动者、商业、服务业、店员之类从业者当年还不如工人,保姆之类的收入更是无法和今天相比;

当年的知识分子生活相对比较好,特别是高级公务员和教授。普通知识分子和低级公务员收入也远高于工人和自雇劳动者,这与今天的差异很大。今天一个普通文员薪水不如一线工人,一个普通公务员收入远不如华为的平均收入。这部分人相对当年的生活水平是下降了。

不过考虑到当年极高的文盲率,按照人口比例计算,当年的大学教授比现在院士还少,当年的大学生比今天的博士生还少,这种收入差距也算正常。

所以,民国平民生活的真相是:在最差的时候,它确实是地狱;在最好的时候,它也只是极少部分人的天堂。一个平民在民国最好的年代,也就是勉强温饱的水平。





作者: 286331478    时间: 2014-11-24 22:57
不错的史料。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4 2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洗心堂主    时间: 2014-11-24 23:07
反正别的不知道,听奶奶说,蒋发金圆券把家里黄金都骗光了。
作者: anubis    时间: 2014-11-24 23:23
民国不是天堂,不过某个时代是真真的地狱。
作者: nomos1986    时间: 2014-11-24 23:30
这就是偏向谁说话的事,你看看新闻联播的数据比这NB多了
作者: 汉家正统    时间: 2014-11-24 23:41
民国是高级知识分子、地主、大商人、军阀,或者说有钱有权人的的天堂,是工人、农民、普通老百姓的地狱。所以后来后者跟着GCD革了前者的命。

可笑现在还有不少不读书的小清新怀念着民国,总觉得自己回到民国肯定是那种家拥千亩良田、白天吟诗作对四处游玩、晚上还有丫鬟暖床小妾陪睡,闲着没事还能去大学勾搭几个长发飘飘的女学生的豪门子弟。从来没考虑过自己更有可能会是那些被四处逃荒、忍饥挨饿、妻离子散的99%。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现在就是再差,也比民国好上无数倍。
作者: 汉家正统    时间: 2014-11-24 23:41
民国是高级知识分子、地主、大商人、军阀,或者说有钱有权人的的天堂,是工人、农民、普通老百姓的地狱。所以后来后者跟着GCD革了前者的命。

可笑现在还有不少不读书的小清新怀念着民国,总觉得自己回到民国肯定是那种家拥千亩良田、白天吟诗作对四处游玩、晚上还有丫鬟暖床小妾陪睡,闲着没事还能去大学勾搭几个长发飘飘的女学生的豪门子弟。从来没考虑过自己更有可能会是那些被四处逃荒、忍饥挨饿、妻离子散的99%。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现在就是再差,也比民国好上无数倍。
作者: 洗心堂主    时间: 2014-11-24 23:44
本帖最后由 洗心堂主 于 2014-11-24 23:50 编辑
anubis 发表于 2014-11-24 23:23
民国不是天堂,不过某个时代是真真的地狱。

某个时代没让你扛着一麻袋工资去买烧饼吧{:soso_e104:}

然后很好奇想了解下地狱的生活是怎样熬的{:soso_e151:}

作者: qw007    时间: 2014-11-24 23:56
洗心堂主 发表于 2014-11-24 23:44
某个时代没用麻袋扛着工资去买烧饼

民国那个时代,平民上茅房都有用钱来擦屁股的,家里拿钱当墙纸贴的,全民大土豪的时代啊{:soso_e112:}{:soso_e113:}

作者: 洗心堂主    时间: 2014-11-24 23:57
qw007 发表于 2014-11-24 23:56
民国那个时代,平民上茅房都有用钱来擦屁股的,家里拿钱当墙纸贴的,全民大土豪的时代啊{:s ...

那把某时代当地狱的是啥人啊{:soso_e134:}

作者: anubis    时间: 2014-11-25 00:06
洗心堂主 发表于 2014-11-24 23:44
某个时代没让你扛着一麻袋工资去买烧饼吧

然后很好奇想了解下地狱的生活是怎样熬的{:sos ...

可惜,那个时代你还真没有一麻袋工资。就算有一麻袋工资,你也花不出去。
作者: anubis    时间: 2014-11-25 00:09
洗心堂主 发表于 2014-11-24 23:07
反正别的不知道,听奶奶说,蒋发金圆券把家里黄金都骗光了。

幸亏是金圆券把你家黄金偏光了,否则等变过天来,你家的成分还真是堪忧。

作者: qw007    时间: 2014-11-25 00:12
洗心堂主 发表于 2014-11-24 23:57
那把某时代当地狱的是啥人啊

人家不就是想过扛袋工资去买几个烧饼,买完了再多甩叠钱当小费的毫气日子么,任谁都有大把的钱。{:soso_e124:}
那个某时代,买啥都是几分,几毛的,别说小费了,剩个几分零头都得找回来,日子明显没民国时过得阔气嘛{:soso_e112:}

作者: 伽菈弥    时间: 2014-11-25 00:18
民国嘛,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这两个字都是提逼格之利器,也算古今一辙了
题外话,战后无数国家开始跟着西方搞现代化,失败的不计其数,中国也是其中之一,虽然中间走了很多弯路,如今走在转型期(或许)有那么一点人心不古的感觉,但只要中国不出现大的危机,一天不垮台,一天就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奇迹,一个范本,这个不管是美还是欧都不会否认。
作者: 洗心堂主    时间: 2014-11-25 00:19
anubis 发表于 2014-11-25 00:09
幸亏是金圆券把你家黄金偏光了,否则等变过天来,你家的成分还真是堪忧。

没事 后来又用人民币买回来了 96元一两的时代并不遥远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00: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00: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00: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golas17    时间: 2014-11-25 00:36
好巧,正在看剑桥中华民国史路过下………
作者: 伽菈弥    时间: 2014-11-25 00:36
九命水猫 发表于 2014-11-25 00:25
战后倒是没跟西方搞 是跟苏联苏联 弄了一整套工业体系来 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天朝是继美苏之后 ...

额,现代化理论不是指具体的措施,主要是在处理传统和现代关系上的一种理论,咱俩说茬了。不过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现在中国问题多,但其实在世界上并非那么不堪,就像刚说的,一日不倒,一日就是现代化的一个奇迹,当然破灭与否谁也不能预知,但与民国相比,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作者: qw007    时间: 2014-11-25 00:40
九命水猫 发表于 2014-11-25 00:22
自己开点荒 或者弄个瓦罐花盆种红薯吧

哈哈,红薯
在那个地狱的某年代,用大螃蟹换红薯,人家都不干的说{:soso_e120:}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0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00: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zzhudie    时间: 2014-11-25 00:54
老师家里是资本家吧→_→
作者: qw007    时间: 2014-11-25 01:09
本帖最后由 qw007 于 2014-11-25 01:18 编辑
九命水猫 发表于 2014-11-25 00:47
俩要配合着吃嘛 红薯性温 吃多了便秘 螃蟹性寒 吃多了腹泻 俩配合起来刚刚好


螃蟹吃不饱肚子。
一个朋友的事:平潭海边人,小时候家里没东西吃,肚子饿,大人给了个大螃蟹,他坐到门口准备啃,看到邻居小朋友在吃红薯,就上去想跟人家换,结果被人使了个白眼,都不理他,给留下心理阴影了。他说他当年就此立下誓言:好好读书,上大学,以后顿顿都吃白米饭,再也不要啃螃蟹了。{:soso_e113:}
他现下在我们这边某省厅混到处级了,讲起来都笑死了,现在“吃不起饭,那就啃螃蟹呗”都常被我们挂在嘴边调侃了。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02: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    时间: 2014-11-25 09: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    时间: 2014-11-25 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caonim    时间: 2014-11-25 13: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qw007    时间: 2014-11-25 14:24
九命水猫 发表于 2014-11-25 02:43

不要笑,他当年抱着那个快两斤的大螃蟹,可是一边啃一边哭,满肚子辛酸啊。那个螃蟹要换现在都能换一麻袋大米了,当年连个红薯都换不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作者: konvmi    时间: 2014-11-25 14:24
民国时期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较好,像胡适做了北大教授,月薪是400还是600个银元,某图书管理员是8个银元的月薪,因为中高级知识分子基本是文官集团,各级官僚基本出自其中。就算只是弄弄学问的教授之类,也可能和某长是同窗或者师生关系,所以得到很好的供养。

建国以后本来也想和这帮人搞好关系,但是百废待兴,需要用钱的地方多,而且主要需要的是理科类人才,这类舞文弄墨的清谈文人就逐渐的不受重视,减少了供养,于是,人家当然要怀念过去的好时光了。

以前有篇文章,叫《民国很萌,大家不要黑他》,前半部分还是说的很透彻的。

而且,民国真要那么好,又怎么能挂掉!!

至于老蒋,对孙有赤胆忠心,又敢干,自然被提拔,但是他只是某个日本军事速成学校里混的一般的学生(那个时期中国效法日本,很多人公费自费去日本留学,日本办了很多的速成班,学期一年,学的很皮毛),对于大的战役的指挥水平非常一般,所以能在军阀混战中取胜,不妨换个思路去看,曾经有个外国外交官(具体要翻一翻了)评价军阀混战,说“战斗一开始,其实双方都想跑,而战斗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个跑的慢的人”。这也可以解释为啥很多“名将”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15: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15: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伽菈弥    时间: 2014-11-25 16:07
konvmi 发表于 2014-11-25 14:24
民国时期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较好,像胡适做了北大教授,月薪是400还是600个银元,某图书管理员是8个银元的月 ...

嗯,民国文人受到吹捧还有个原因是各势力鱼龙混杂,需要在名义上确立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但那时封建政权被民主与自由赶到一边,缺乏一个事实上权威,那谁说了算,自然是教化百姓的知识分子了。建国以后,TG政权的根基稳得不得了,文人地位自然下降,如今酸一酸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叫现在吼着民国无限好的文青们真去民国,估计分分钟哭爹喊娘{:soso_e120:}各种被黑到死

作者: 王小天    时间: 2014-11-25 16:41
九命水猫 发表于 2014-11-25 15:28
哎 细想一下 真是心酸 我妈说她小时候(六十年代)帮家里换粮食 一担好米挑几十里路到亲戚家换两担碎米  ...

老肥貓還知道當年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中貓媽的生活苦{:soso_e114:}但是現在老肥貓看到鹹魚連聞都不聞了吧

作者: 九命水猫    时间: 2014-11-25 16: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onex    时间: 2014-11-25 20:04
民国的时候我家有20多亩地 放到今天上亿啊。。。现在啥都没了
作者: 无色墨水    时间: 2014-11-26 10:46
汉家正统 发表于 2014-11-24 23:41
民国是高级知识分子、地主、大商人、军阀,或者说有钱有权人的的天堂,是工人、农民、普通老百姓的地狱。所 ...

可能是觉得自己上过大学穿越回去一定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能拿几百大洋的月薪吧。。。
也不想想天朝扩招了多少年新建了多少学校才能让他混个卫生纸一样的文凭。。。



作者: 洗心堂主    时间: 2014-11-26 11:20
sonex 发表于 2014-11-25 20:04
民国的时候我家有20多亩地 放到今天上亿啊。。。现在啥都没了

我家在常州武进xxx多亩,房产就不说了。来了东洋人只能放弃,躲租界里。以后就是内战,然后再没回去过。
作者: 乾爹在哪兒    时间: 2014-12-15 17:12
此页面已经 Ctrl + S
作者: wzzwzzz2    时间: 2014-12-15 19:17
九命水猫 发表于 2014-11-25 00:25
战后倒是没跟西方搞 是跟苏联苏联 弄了一整套工业体系来 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天朝是继美苏之后 ...

我觉得中国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即学了苏联的集中计划经济搞成了快速工业化,后来又学了西方的市场经济,最后搞出了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是跟着苏联一路走到黑估计现在已经完蛋了,要是一开始就学美国可能今天也搞不完工业化。虽然中间咱也走了不少弯路,但现在这个结果机会已经是能办到的最好的了,毕竟底子差起步晚。
至于民国情怀,可以说是对现实不满而催生的一种历史想象。

作者: 祗园    时间: 2014-12-18 01:21
相当一部分民国粉小清新是当年的农民、苦力、壮丁、炮灰的后代,现在吃饱了,就幻想着自己回到民国能当人上人,做做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了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