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麻烦各位帮我看一下这支龙笔 [打印本页]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2 11:20
标题: 麻烦各位帮我看一下这支龙笔
146的,但是忘记笔尖是什么尖了,能请各位帮忙看一下吗?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2 11:25
还有这支宝珠笔  笔夹处有掉色,有些怀疑是假的,不知如何鉴定
作者: 蓝色太阳    时间: 2013-11-12 14:05
新人一个,没用过龙笔,目前只有一只派克卓尔
作者: anubis    时间: 2013-11-12 15:20
感觉这个尖像EF的。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2 15:22
anubis 发表于 2013-11-12 15:20
感觉这个尖像EF的。

不会...比F尖M800还粗呢

作者: 王小天    时间: 2013-11-12 15:26
這樣的筆尖铱點,F或M尖都有可能.但不會是EF
作者: haliluya_2007    时间: 2013-11-12 15:37
目测龙是F的。宝珠笔是假的,可以把笔杆旋下来透光看一下。真的树脂应该透紫红色,假的是铜内胆不透光。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2 15:51
haliluya_2007 发表于 2013-11-12 15:37
目测龙是F的。宝珠笔是假的,可以把笔杆旋下来透光看一下。真的树脂应该透紫红色,假的是铜内胆不透光。

请问如何透光看呢,拆下来很轻,笔夹内侧有PIX®

作者: haliluya_2007    时间: 2013-11-12 15:52
zhaoziqi123 发表于 2013-11-12 15:51
请问如何透光看呢,拆下来很轻,笔夹内侧有PIX®

家里有台灯吗?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2 15:54
haliluya_2007 发表于 2013-11-12 15:52
家里有台灯吗?

恩恩有,但是把它笔杆拆下来对光和163笔帽对光 都没发现紫红色...

作者: 榴莲飘飘    时间: 2013-11-12 16:24
目测是F的
作者: haliluya_2007    时间: 2013-11-12 16:47
zhaoziqi123 发表于 2013-11-12 15:54
恩恩有,但是把它笔杆拆下来对光和163笔帽对光 都没发现紫红色...

多变换角度试试,如果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基本上是假的。

作者: doubleu2005    时间: 2013-11-12 19:27
看着像F,宝珠太假了吧。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2 19:41
doubleu2005 发表于 2013-11-12 19:27
看着像F,宝珠太假了吧。

宝珠哪假、、、? 笔上有指纹和灰尘没擦,和146的做工也挺像的

作者: Kabutoleo    时间: 2013-11-13 21:19
照了下鸟的是紫红色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3-11-13 21:37
宝珠笔太假了。。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3 22:47
韦伯猫 发表于 2013-11-13 21:37
宝珠笔太假了。。

这笔不是我自己买的,不知道哪里假呢?

作者: 绿茶    时间: 2013-11-13 22:57
钢笔是f尖,圆珠笔我看是真的。
作者: 绿茶    时间: 2013-11-13 22:59
现在圆珠笔确实不好看真伪,首先看看笔夹上的刻字吧,然后就是凭感觉了,真品和仿品的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3-11-14 01:02
zhaoziqi123 发表于 2013-11-13 22:47
这笔不是我自己买的,不知道哪里假呢?

everywhere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7 11:38
韦伯猫 发表于 2013-11-14 01:02
everywhere

今天阳光好 拿它对了一下光

作者: zhaoziqi123    时间: 2013-11-17 11:56
haliluya_2007 发表于 2013-11-12 15:37
目测龙是F的。宝珠笔是假的,可以把笔杆旋下来透光看一下。真的树脂应该透紫红色,假的是铜内胆不透光。

再麻烦您帮我看下 对阳光之后是酒红色的,能确定是真笔吗?

作者: canal    时间: 2013-11-17 18:33
F尖的笔尖弧度会不会要更大,相应长度也稍长一些,看着像M的。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