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分享]网上看到的关于钢笔的上海价格志
[打印本页]
作者:
lsw071
时间:
2007-10-16 21:12
标题:
[分享]网上看到的关于钢笔的上海价格志
<p>一、自来水笔</p><p>分金笔和钢笔两类。民国15年(1926年),上海创建国内第一家自来水笔厂。民国17年起,华侨关勒铭在美国纽约的关勒铭自来水笔厂迁来上海生产。民国20~21年民族资本家相继开设了华孚金笔厂和金星金笔厂,上海华孚、关勒铭、博士、金星等厂相继投入生产,逐步形成上海自来水笔工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国人抵制日货,用国货,上海的制笔工业得以发展扩大。当时,国产金星金笔、博士和新民金笔深受消费者喜爱。20世纪60年代,为节约黄金,生产高级铱金笔。主要品种有:金笔、钢笔、铱金笔等。以金笔为例,1950年产量为119.8万支,1952年为71.5万支,1960年为2054万支,1990年为86.3万支。1979年9月,英雄100金笔获国家银质奖;1979年11月,英雄50高级铱金笔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90年6月,英雄616高级铱金笔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93年12月,英雄50高级铱金笔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p><p>1982年9月,永生612高级铱金笔获国家银质奖。1983年9月,永生727两用笔获优质产品奖。1985年9月,永生220高级铱金笔获部优质产品奖;1987年10月,永生727A两用笔获部优质产品奖。1988年9月,永生101金笔获部优质产品奖。</p><p>价格管理:</p><p>解放初期,由企业自行订价。1953年,实行工缴货价,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规定私营掌握10%、20%、30%利润率。上海自来水笔利润为25%左右。1963年2月,把钢笔、金笔列入稳定十八类商品价格之中,价格变动需报经全国物价委员会批准。</p><p>1960年,国家为了节约黄金,轻工业部开会提出对金笔实行“少产、高价、节约黄金”的方针,以生产高级铱金笔替代金笔,保留部分金笔品种,生产普通铱金笔,淘汰钢笔。</p><p>1964年4月,全国物价委员会通知,明确金笔、铱金笔销售价格由商业部管理,出厂价格由轻工业部管理。</p><p>价格变化:</p><p>抗日战争前,上海自来水笔价格基本平稳,据《工农业商品比价问题调查资料汇编》记载,民国19年502新民金笔年平均(下同)批发市价每打12.182元;民国20年批发市价每打16.590元;民国21年批发市价每打16.590元;民国22年批发市价每打18.333元,年平均零售市价(下同)每支1.800元;民国23年批发市价每打18.500元;民国24年批发市价每打17.010元;民国25年批发市价每打16.650元,零售市价每支1.800元。</p><p>解放后,1950年,502新民金笔每打批发价为47.096元,每支零售价格为4.38元;1951年,每打批发价为47.696元,每支零售价格4.361元;1952年,每打批发价为40.441元,每支零售价3.917元;1953年,每打批发价为42.582元,每支零售价4.239元;1954年每打批发价为38.569元,每支零售价为3.695元;1955年,每打批发价为38.569元,每支零售价3.61元。</p><p>1958年,开始以571英雄金笔为代表品。同年3月,出厂价每支为4.333元,批发价为5.333元,零售价6.19元。1963年4月,调整品质差价。出厂价每支为4.9元,批发价为5.80元,零售价6.80元。1965年,结合商业库存和节约黄金精神调整部分金笔质量差价。出厂价每支为4.90元,批发价每支为5.86元,零售价每支为6.80元。</p><p>1967年,高级铱金笔逐步代替金笔,降低部分库存金笔价格,出厂价不动。批发价每支为5.60元,零售价每支6.50元。上海有部分金星、关勒铭、牡丹、新民金笔降价。</p><p>1972年,因铱金笔发展较快,生产成本下降,调低铱金笔、金笔价格;出厂价每支为4.34元,批发价每支为5.17元,零售价每支为6元。</p><p>1975年,571英雄金笔停产,生产130英雄钢套金笔。同年9月,130英雄金笔出厂价每支为4.1634元,批发价每支为7.76元,零售价每支为9元。</p><p>1980年以后,黄金原材料提价,金笔也多次提价。1980年6月,130英雄金笔出厂价每支提为6.51元,批发价每支提为7.76元,零售价每支提为12.70元。1983年8月,出厂价提为9.723元,批发价提为10.97元,零售价提为12.70元。1985年3月,出厂价提为10.95元,批发价提为12.35元,零售价提为14.30元。1986年5月,出厂价提为12.84元,批发价提为14.48元,零售价提为16.80元。1987年3月,出厂价提为17.55元,批发价提为19.49元,零售价提为22.60元。此价一直至1990年。</p><p>铱金笔:1961年,开始生产高级铱金笔。</p><p>612永生钢套高级铱金笔,1961年2月出厂价每支为2.30元,批发价每支为2.59元,零售价每支为3元。1972年8月,经商业部批准调低铱金笔价格。出厂价每支为1.68元,批发价每支为2元,零售价每支为2.30元。</p><p>1987年9月,因原材料提价,612永生钢套高级铱金笔出厂价每支提为1.935元,批发价每支提为2.304元,零售价每支提为2.65元。此价一直保持到1990年。</p><p>1961年,普通铱金笔逐步代替钢笔。</p><p>23博士普通铱金笔,1960年订价时每支出厂价为1.36元,批发价为1.55元,零售价为1.80元。1963年调整品质差价,出厂价为0.90元,批发价为1.40元,零售价为1.21元。1965年,调整批、零、牌价。出厂价维持不动,批发价为1.08元,零售价为1.25元。1972年,调低金笔价格。出厂价每支从0.90元调为0.743元,批发价从每支1.08元调为0.826元,零售价从每支1.25元调低为0.95元。</p><p>调价以后,23博士铱金笔停产,生产136新民铱金笔。1972年8月,362新民铱金笔出厂价每支为0.509元,批发价每支为0.629元,零售价每支为0.73元。1987年9月,因原材料提价,经批准,362新民铱金笔出厂价提为0.665元,批发价提为0.739元,零售价每支提为0.85元。</p><p>二、墨水</p><p>墨水按颜色分蓝黑、红、紫、蓝、棕、黑等多种,其中以蓝黑墨水产销量最大。</p><p>民国以前,中国墨水依赖进口。民国3年,上海华蜀恩记墨水厂开始生产。因生产方法不科学,质量不合使用要求,只能用于学生作业。正式记载帐册、书写文件仍用进口墨水。民国14年,上海民生墨水厂创立,开始用科学方法生产,质量符合使用要求。此后,中华墨水厂、四达实业公司先后成立。解放前,由于美货倾销和通货膨胀,上海墨水工业陷于极度困难之中。</p><p>民国19年,民生墨水厂生产的60毫升787蓝黑墨水每打年平均批发价为1.343银元。民国22~25年,4年平均批发价每打为1.1248银元,平均零售价每瓶为0.15银元。当时折合米约每打1斗1升。产品遍销关内各地,并略有出口。</p><p>解放后,政府积极扶植民族工业,停止墨水进口,上海墨水工业迅速发展。1956年,将原来9家墨水厂改组为民生和四达两家。1958年,四达厂并入民生厂,产量由1952年的3526万瓶,上升为8684万瓶。1966年,民生墨水厂改名为上海墨水厂。</p><p>价格管理:</p><p>解放初期,上海墨水价格一般由工厂自订。1950年10月,由国营商业收购,采取工商协商订价。1952年6月24日,开始按加工订货的利润标准和行业中等标准的方法核算工缴货价。</p><p>1955年11月1日,墨水批发牌价由商业部掌握。工缴货价掌握原则由商业部统一规定。1964年起改由地方管理。商业部规定墨水等26种文化用品为联系商品,要求各地对这些商品的成本、质量和价格经常调查研究,联系交流,协助地方管理价格。</p><p>1974年又改为平衡商品。在地方管理期间,上海产品的调价权,先后由上海市物价委员会、市计委、市物价局掌握。</p><p>1987年12月,上海市第三批放开小商品价格管理权限时,同时下放了墨水的厂、销价格,由工商双方协商订价。</p><p>1989年10月,上海市物价局将墨水列入提价申报商品,并规定销进差率和批零差率。</p><p>价格变化:</p><p>1950~1952年,墨水厂、销价格除1951年5~9月一度略有上升外,一直呈下降趋势。以民生60毫升蓝黑墨水为例:1950年10月,出厂价每打为2.62元,批发价为2.77元,零售价每瓶为0.27元;1951年9月厂、批、零价格分别升为2.83元、2.98元和0.29元1952年3月分别降为2.55元、2.71元和0.25元,1952年10月再分别降为1.81元、2.09元和0.19元。1953年,国营商业开始对墨水实行包销,为了调整厂、批、零关系,进销差率适当压缩,批零差率有了扩大。自此销价趋于基本稳定。</p><p>1954年5月20日,墨水出厂价每打为1.816元,批发价为2.25元,零售价每瓶0.21元。批、零牌价直至1985年才开始变动,持续稳定了30年。但出厂价随着行业成本的下降而逐步调低,至1956年降为每打1.393元。1963年,工业利润偏紧,出厂价提高为1.52元。1966年,计量单位由打改为10瓶,出厂价与批发价分别为1.27元和1.88元。1981~1982年,因工业成本上升,商业部门二次让利提高出厂价格。1981年,出厂价每10瓶由1.27元,提高为1.33元;1982年提高为1.43元,批、零价格均未变动。</p><p>沪产墨水,长期价高利大,但为了有利于内地工业发展,上海宁可减产也不低价竞销。1965~1966年,上海文化用品采购供应站年收购量约在6000~6250万瓶,后逐步压缩到1971年的1086万瓶。此后,部分地区瓶子质量不过关,要求上海支援供应,上海购销又逐渐回升,80年代徘徊在3000万瓶左右。</p><p>1978年8月,全国143个产地批发企业在兰州举行文化用品价格协作会议。当时上海60毫升蓝黑墨水每10瓶成本为0.99元,出厂价为1.27元,工业利润率为21.4%。其它42个产地工业成本最低的是北京为1.20元;最高的是乌鲁木齐为2.75元。出厂价除北京最低为1.14元(工业亏本生产)外,其余地区均高于上海。上海批发价为1.88元,其它地区除乌鲁木齐为2.5元,高于上海外,其余地区均低于上海。</p><p>1985年9月,原料价格实行双轨制,计划外的议价涨幅较大,比重增加,原辅材料成本上升,同时工缴费用也有增加,厂、批、零价格分别提高为1.70元、2.02元、0.23元。1987年11月,由于同样原因,再分别提为2.12元、2.53元、0.29元。1989年12月又分别提为3.4元、4.01元、0.47元。</p><p>几十年销进差、批零差也有变化。解放初,厂、销价格沿用工业自销价格,商业进销差率。1951年以前为5%左右。此后,为了保持工业一定的年利润,出厂价常随着工业产量和成本的变化而升降,销售价格则保持相对稳定。1954年以后,商业销进差率随着出厂价的逐步下降而相应扩大。同年5月进销差率改为销进差率。1955年底,商业销进差率达61.52%。1956年5月起,销进差率由61.52%改为38.09%。经过1963年、1981年、1982年3次商业让利,商业销进差率降为23.94%。1985年调价时,减为16%。1989年,市物价局规定为15%。</p><p>商业批零差,1953年以前为9~17%,1954~1988年为14%。1989年,市物价局规定为16%。</p><p></p><p></p>
作者:
心影相随
时间:
2007-10-16 23:44
看这个还真是要有点耐心呀!
作者:
风雪
时间:
2007-10-17 11:5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影相随</i>在2007-10-16 23:44:54的发言:</b><br/>看这个还真是要有点耐心呀!</div><p>看来我是有耐心的人啊,但这资料是值得有耐心的.</p>
作者:
浮躁
时间:
2007-10-17 14:24
营养帖 读完有满足感[em01]
作者:
crete
时间:
2007-10-17 15:19
<p>好贴,</p><p>原来那时候的人民币比英镑还值钱啊,一个月10块钱真是相当于现在2000块啊</p><p></p><p>顶啊</p>
作者:
纵然sunshine
时间:
2007-10-17 23:36
谢谢楼主
作者:
老韩
时间:
2007-10-18 07:02
好帖![em17][em23]
作者:
Soueastor
时间:
2007-10-18 20:11
学习了[em49]
作者:
pop1231
时间:
2007-10-20 08:25
[em07]
作者:
幸福永生
时间:
2008-12-5 14:42
好资料!
作者:
车表
时间:
2008-12-5 16:29
资料难得,应该保存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